未來五十年,邁向更永續的宜居城市是臺北市的願景,透過「由內而外、由公而私」的政策方針,創造「建構兼顧環境資源循環共生、社會安全進步共享、經濟科技智慧成長」的永續發展基礎,也透過以下方式,逐步朝目標邁進:
1.成立本府跨局處溫室氣體工作小組
108年5月本市完成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並訂定本市7階段減碳目標,成立跨局處溫室氣體工作小組,協調與推動本市節能減碳政策工作。
2.由公而私的節能減碳政策
由內而外、由公而私是本市政策的推動原則,本市由機關起,訂定節電政策與目標、汰換耗電設備,也投入經費協助民間設備更換,並辦理節電競賽、成立節能輔導團,推動市民共同響應節能減碳工作。
3.發展綠能產業
為完成能源上的「開源節流」本市也積極推動低汙染的綠能產業,106年於福德坑完成能源之丘1.0,108年更啟用於山水綠生態園區的能源之丘2.0,亦推動「追日計畫」於公有建築物裝設太陽光電系統,也訂定「補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實施要點」補助市民設置太陽光電系統。
4.發展智慧電網
本市積極發展智慧電網,建置智慧建築實證場域,打造節能化智慧公宅,以營建經費外加3%-5%的規劃建置智慧化設施,配合住戶裝設水、電、瓦斯智慧三表,並取得智慧建築標章,透過科技的力量,打造低碳永續家園。
5.推動綠色運輸
為提升交通順暢、減少空氣汙染與溫室氣體排放,本市積極推動綠色運輸的推廣,包含具備完善的綠色運輸網(捷運、公車)也推動Youbike2.0,讓共享單車能使用太陽能,提供市民更加低碳的綠色運輸選擇。
6.制定與更新相關法規與政策
本市於99年即訂定「臺北市工商業節能減碳輔導管理自治條例」,使工商部門能源管理法制化,103年訂定「臺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規範達一定規模之建物應取得綠建築標章,105年訂定「臺北市推動宜居永續城市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要求應環評建物配合節能規定,108年更因應環境現況修正「臺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讓本市的法規、政策能具備實質推動減碳效益。
7.積極推動國際交流
100年起至今(109年)本市持續參與國際碳揭露計畫,108年更率先全國提出「永續發展目標─臺北市自願檢視報告」,亦辦理2030+國際論壇,邀請各國共同探討城市的永續發展策略,積極的推動國際交流,更能檢視本市目前推動策略與研擬精進策略,不斷朝永續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