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面對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危機,不因幅員小,仍積極推動綠能低碳城市,致力打造健康、永續的宜居環境。為此,配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推動計畫」,由本市各里開始推行,透過輔導結合社區特色以低碳為目標,發展各項低碳永續行動項目(如區域綠美化、社區農園、節電燈具推廣等),建構出屬於各里的低碳社區。迄今,共有4個里獲得最高評等的銀級認證(頂庄里、新店里、磚磘里、大溪里),26個里獲得銅級認證,46個里獲得入圍認證,社區參與率90%。透過以下各項方案,逐步沿伸到本市各角落,達到營造低碳永續的城市目標。
一、成立低碳調適永續發展委員會
嘉義市為有效推動永續發展目標和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共同推動本市成為低碳及永續發展城市,藉由設置「嘉義市低碳調適永續發展委員會」,以研訂本市低碳及永續發展目標和行動,凝聚本府各單位減碳和永續發展共識,加大減碳行動,深化能力建構工作。
透過跨局處合作方式推動「嘉義市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執行方案共計六大部門24項目標,28項策略,分別於107年至109年期間推動,藉此達到城市節能減碳目標。
二、透過「綠能服務管理中心」協助節能推廣
嘉義市於107年成立全國首創之「綠能服務管理中心」及能源管理師制度,以個案管理方式提供節能設備補助申請、節能診斷、綠能設置評估等免費服務。更針對弱勢族群加碼補助節能空調、智慧照明及清洗空調服務,使服務更貼心。108年較106年嘉義市整體節電率為2.35%,為全臺都會型城市第2名。
三、推廣和輔導低碳社區,提高各里響應率
低碳社區營造依照「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推動計畫」,採由下至上的方式輔導各里和社區參加,推動低碳事務,建構上透過辦理低碳社區建構計畫,協助各里依照社區特色建置低碳行動項目,統計迄今,總計共有4個里獲得最高評等的銀級認證(頂庄里、新店里、磚磘里、大溪里),26個里獲得銅級認證,46個里獲得入圍認證,社區參與率90%。
為推廣社區低碳行動理念,透過開設「低碳永續家園種子人員訓練課程」,協助訓練並推廣低碳社區營造理念,鼓勵民眾從田野調查認識社區,藉此營造社區的減碳在地特色,將低碳行動融入日常生活,社區硬體設施規劃或軟性宣導行動上均以低碳和環境教育理念做考量,逐步擴散低碳生活理念,深化民眾環境覺知。
四、交通運輸系統全面電動化
交通是城市的命脈,也是都會城市主要的空污來源之一,為改善現況,本市與國光客運合作,為「完全國產自造」的本土電動公車,在本年底全面上線,嘉義市將成為全國第一個市區公車100%汰換為電動公車的縣市。
五、老舊建築活化再利用
舊建築活化再利用方面,本市擁有全台最大的日式建築群「檜意森活村」,經過4年整修,於103年完成並營運迄今;為協助傳統建築保存再利用,自103年起編列預算提供補助,到今年共完成31處的老舊建築整修、資源再利用和活化,使本市老舊建築受到關注和保護,展現資源再生,低碳又永續的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