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及都市人群對綠色田園生活之響往,「都市農業」開始出現在各大重要城市當中,在大樓林立交通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農物綠地的產生也帶來不一樣的風景,也使得城市社區中的農園推廣於近期更為被受重視。且近年來食安問題頻頻出包,加上高齡化和少子化的衝擊影響,為了給與社區居民一個良好的無毒有機飲食服務,社區協會亦努力向此推廣,民國106年社區發展協會向都發局申請「社區環境綠美化風貌營造計畫」、107年申請環保局「環境改造綠美化計畫」,將社區一處面積約4,296 cm2閒置空地整頓作為社區農園,邀請社區志工一同維護栽種。
本社區農園皆種植在地原生植物萬壽蘭、台灣茶樹以及當季蔬果與易種植食材,如地瓜葉、空心菜以及薄荷等香草植物,而種植之蔬果提供社區廚房料理,作為關懷據點共餐主要食材來源。農園採無毒有機方式栽種,無噴灑農藥並使用有機肥料施肥,如落葉堆肥以及每日社區關懷據點所剩下的廚餘,作為農園的肥料,完全不使用市面上化學肥料,透過有機天然的方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亦讓社區民眾可以安心食用。若以社區一個禮拜五天舉辦共餐活動,每天製造一桶40L(10加侖)約30 kg廚餘量估算,一年累計240桶廚餘量,共計7,200 kg,皆拿去農園推肥使用每年可減少14,832 kgCO2e。
廚於推肥減碳效益分析:
年減碳量:一年廚餘桶數x每桶每次容量x處理每公升垃圾排碳量
240(桶) x 30(公斤) x2.06(kgCO2e)= 14,832 kgCO2e
※依據環保署清淨家園網,處理每kg垃圾減少2.06kg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