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城市在水患預防與防救災推動相關行動來加強,以預警系統推動來講,相關流程說明如下:
1. 水情中心空間與硬體規劃與建置,主要分為展示系統設備、會議系統設備與資訊硬體設備。
2. 水情中心資訊軟體建置,主要由電子地圖、行動資訊系統、系統管理平台及後端資料庫群組四個部分組成,整合高雄市各項水情資訊包括:氣象、雨量、水位、設施、災害潛勢預警、災情等各項資訊,提供管理者應變決策所需之各項資訊。
3. 高雄地區淹水模式之建立與應用,利用中央氣象局地面雨量資訊或劇烈天候預報系統(QPESUMS)資訊,配合計算格網進行即時淹水模擬演算,演算後並配合地理資訊系統進行模擬成果即時展示,提供水利局水災應變小組參考,以利先期掌握可能淹水區位進行移動式抽水機之預佈,亦可套疊防洪設施位置、CCTV位置等圖層,以CCTV影像來確認預測淹水範圍內的實際淹水情形,並進一步掌握該區內的防洪設施運作狀況,將淹水的損害降至最低程度。
預警展示平台之應用。預警資訊提供積淹水警戒及土石流警戒資訊,圖資可顯示即時淹水範圍,並透過即時警戒列表顯示各行政區域警戒訊息,針對溪流位置、保全對象、防救災作業人員聯絡資訊等進行整合,由指揮官以電話聯繫當地區、里長,下達避難疏散指示。
水情中心應變資訊系統與災害應變之流程
另外在水患自主社區建置部份,以新設社區為例,相關推動流程分為三個階段,說明如下:
1. 環境及防災資源調查及輔導。其目的在於強化社區居民災害意識、環境敏感度,及防災、救災知識,並且將歷年來社區的受災歷史及經驗、保全對象、可利用資源與地區易致災因素等等資料,做一彙整。
2. 社區防災地圖製作與防災對策討論。在團隊指導下,以實地踏查的方式帶領社區居民重新檢視生活環境,一同記錄沿途觀察到的現象、問題和疑惑,作為之後社區進行防災對策研擬之討論素材,以及未來繪製社區防災疏散避難地圖的參考資料。
3.自主防災社區永續經營示範活動。重點置於強調社區的主體性及自主性,讓社區成員透過自主學習、動員、組織與訓練等過程培育社區營造人才,擴大民眾參與層面,建構社區培力,凝聚社區共識與力量,當面臨災害之際,便能發揮自主防災社區之功用,降低災害損失,並能迅速參與推動重建,進而發展安全的永續社區。

颱風豪雨應變流程圖(以仁武區中華里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