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自95年來致力於鳳山溪水質及防洪工程改善,並於101年開始更進一步進行水岸環境營造,將河岸堤線調整規劃、串聯鄰岸休憩、復育生態空間據點,配合水岸土地利用融入開放空間系統架構,讓區段空間特性變化,反應獨特性人文、生態與景觀多變的風貌,提供自行車、人行散步道及節點休憩空間,以近自然的規劃手法,製造都市休閒空間氛圍,強化水岸都市,並以永續發展理念及最佳環境保護方式進行整治。
本計畫以「防洪治水」、「水質改善」、「回收水再利用」、「提升親水功能」與「民眾參與」,為都會型河川綜合流域治理的重要五大目標:
(1)防洪治水:鳳山溪流域在「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及「流域綜合治理計畫」下,已將排水路整治約10公里及完成滯洪池2處(山仔頂滯洪池及鳳山圳滯洪池),整治完後可提昇鳳山溪幹線保護標準。
(2)水質改善:鳳山溪水質改善方面,鳳山溪沿岸19處污水截流工程啟用,可有效削減約50,950噸污染源匯入鳳山溪,及持續推動之污水下水道工程,可有效阻絕沿線污染源匯入鳳山溪。
(3)回收水再利用:利用鳳山溪中下游之鳳山溪污水處理廠將處理過後的中水,利用污水廠輸水管線運送每日放流18,000噸的中水至鳳山溪及曹公圳,除了改善鳳山溪水質外,亦能提供民眾親水空間、以及都市中也擁有生態復育水域環境。
(4)提升親水功能:由鳳山溪整體整治計畫下,將河岸堤線調整規劃、串聯鄰岸休憩、復育生態空間據點,配合水岸土地利用融入開放空間系統架構,讓區段空間特性變化,反應獨特性人文、生態與景觀多變的風貌,提供自行車、人行散步道及節點休憩空間,以近自然的規劃手法,製造都市休閒空間氛圍,強化水岸都市。
(5)民眾參與:民眾的參與和河川水質及環境的改善息息相關,市府水利局持續擴大企業團體、學校及社區居民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協助鳳山溪周邊及濕地等環境巡查、維護、導覽解說等服務工作與維護管理業務。藉由政府的宣導使民眾參與度越高對其河川意識就更加認同,間接加促使稽查巡守的功能,展現海洋首都城市景觀風貌,善用社會資源,協助推動水利建設服務。
阿公店溪起自上游阿公店水庫,流經岡山等地區,更是岡山地區重要的河川,它提供了灌溉、飲水及遊憩等多項功能。然而,受限於阿公店溪天然基流量不足,加上工商業高度發展且污水下水道尚未建設的情形下,廢污水隨著雨水箱涵匯入了阿公店溪,使得阿公店溪水質污染情形嚴重,嚴重污染加中度污染長度高達60%以上,甚至在100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所公告的全國50條主次要河川中,嚴重污染長度名列第2,僅次於北港溪;加上下游河華橋段有一處農田灌溉取水,供應著灣裡社區30餘公頃之農地,農田灌溉水暴露於高污染風險。
本工程之施作區域及預計達成之目標願景示意圖如圖1,本工程係依據「大高雄海岸環境及景觀整體改善計畫」推動,預計達成之目標如下:
(1)建立中芸漁港之城鎮區域特色-修補消失的海岸線
(2)綠色生態系統網路連結,建立區域生態系統特色
(3)中芸漁港自明性與景觀意象之營造
(4)區域遊憩系統之串連與地方文化保存、活化再生
圖1 中芸漁港位置圖及預期達成目標願景示意圖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整體鳳山溪水岸營造規劃及完成示意圖如圖2,主要包含下列項目:
(1)環狀步道、棧橋及平台
棧橋及平台藉由溼地內呈現不同水岸環境,將水生植物展示園區內,設置解說平台、觀賞棧橋及生態小徑,方便觀賞者能近距離觀察各種水生植物及棲息生物,能傳達正確生態保育觀念,作為溼地自然生態復育的教育宣導。
(2)溼地親水廣場
入口處為來往車輛及人流會集點,入口透過景觀綠化,並與人行道相互連結,形成環狀人行散步節點,另保留既有兩棵榕樹,讓溼地水流流經榕樹下,並營造水域的榕樹廣場。
(3)景觀護岸
防洪治水-河道斷面拓寬、堤防結合未開發公園綠地,將直立式擋土牆向外改為緩坡式擋土坡,增加排水斷面,減少洪水溢淹,該溼地公園即將既有直立式堤岸,不影響防洪標準下,降低堤岸高度,而該護岸面臨住宅,以上層為自行車步道,下層為人行步道,再利用綠帶緩坡將上下分層概念呈現,提供居民一個生活的前院綠廊。
(4)防汛道路兼自行車道及區內植栽計畫
打破鳳山溪水泥三面堤岸,在不影響防洪標準下,降低堤岸高度,利用拋石緩坡增加生物棲息空間,堤頂鋪設自行車步道空間做為溼地空間的串連動線,另兼做防汛期間道路使用。
而區內之生態密林是以多層次樹種營造出豐富而多樣之感受。溼地水生植物區藉由種植挺水植物及水生植物,根部有附著汙染物值功能,可達到再次淨化水質效益,兼具水質、水量、水生活的生態水域。人行步道植栽則是依據各節點及步道設計所需營造之效果,選用喬、灌木及地被來互相搭配。
(5)生態復育濕地水域
為營造多樣化的生物棲息空間,細分數個不同深度和面積之水域,同時擁有低度、中度、高度生態活動,融合自然生活、生態生存、景觀環境之生物棲息空間。
(6)中水渠道
利用鳳山污水廠放流水引流至渠道內,以疊砌塊石營造渠道氛圍,增加生物棲息空間,並與既有人行步道營造悠閒舒適散步空間。
(7)滯洪調節及水情中心結合
施工前渠道兩岸直立式擋土,洪水僅能在束縮渠道內排洪,缺少可供洪水滯留暫緩空間,經過渠道堤岸由直立式改為緩坡後,當洪水達到區域排水防洪標準時(都市河川發生10年重限期,25年不溢堤之洪水頻率),溼地公園作為滯洪及雨水滯留保水之調節空間,大幅改善都會區淹水問題。此外,該溼地園區設有水位計、防汛警報通訊器、水位監測警報回訊功能等儀控設備,將相關水情資料傳送至防汛中心可由防汛中心之監控系統回報附近之里民注意防災安全。
圖2 整體鳳山溪水岸營造規劃及完成示意圖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為有效改善岡山地區長期受到阿公店溪水質不佳以及兩岸雜亂景象之苦,遂自101年起推動「阿公店溪流域水質改善與環境營造工程」計畫,優先針對岡山區人口較為密集的區域(阿公店橋至河華橋段)進行整治,為改善阿公店溪的水質以及兩岸的景觀環境,採用截污處理及水岸景觀營造雙軌併進處理模式,奠定阿公店溪水質改善及水岸空間營造的基石(如圖3)。
(1)水域水質活化
採取污水截流配合水質淨化場新建,將岡山市區內主要雨水下水道之晴天污水截流後,輸送至水質淨化場進行處理後,匯入阿公店溪作為補助基流,配合本府環保局對沿線事業加強稽查取締,大幅改善阿公店溪的水質,更可確保位於河華橋的農田灌溉取水安全。淨化場採用地下化槽體施作,完成後回復既有公園廣場及綠帶,作為民眾的休閒廣場。
(2)水岸空間綠美化
阿公店溪渠道兩岸護岸阻擋親水空間,整體規劃概念以增加水岸視覺穿透、河岸親水性及舒適性以及不影響防洪安全為主軸,配合於阿公店溪戧道新設人行步道、護欄以及植栽綠美化等措施,改善老舊護岸、戧道內雜亂情形。
(3)休憩空間營造
藉由阿公店溪河道空間規劃,串聯沿岸綠地空間據點,配合水岸土地利用及開放空間系統架構,讓區段空間特性變化,並提供人行散步道及節點休憩空間,營造都市水環境休閒空間。
圖3 阿公店溪整治後呈現新樣貌
計畫推動之改善工程主要包含東西汕海堤、中芸海提及中芸北堤公園,以下就各改善工程內容進行說明:
(1)東西汕海堤:
打除堤防上部後以箱涵代替堤身,並以涵體內部空間收納密布於堤防上的養殖戶取水管線與馬達,將原本寸步難行的堤頂空間營造出舒適通暢的人行及自行車行動線,並創造休憩坐臥的觀景空間,提供寬廣的觀景視野。
(2)中芸海堤
將混凝土海堤以沃土進行培厚計劃,創造大範圍綠帶空間,營造海岸生態性,並搭配喬木與灌木創造多孔隙空間,將原本灰色生硬的海堤景觀變得綠意盎然、生機無限。
(3)中芸北堤公園
利用既有的閒置公有地,透過景觀營造與生態導入的手法予以改造,使景觀美化與遊憩行為並重,打造觀光亮點創造漁港自明,提升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