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與階段性執行目標:
近年來關注環境成為熱門話題,全球發起減少碳排放之行動,以減緩地球暖化速度,我國傳統民俗祭祀活動時常焚燒紙錢以表達對神明的敬畏,紙錢的焚燒也成為了溫室氣體產生的來源之一,大學里(以下簡稱本里)為達環境友善、降低空氣污染之目標,自100年起配合行政院環保署及臺北市政府推動「以功代金」、「紙錢減量」與「集中焚燒」等政策,積極向里民宣導前往廟宇時不焚燒金紙及減少祭拜香柱數量,並於各大節慶如中元節、清明節等活動所使用之金紙統一集中整理,交由環保局清潔隊處理,以有效降低祭拜活動產生的廢氣,誠心不減又環保,更可維護清新之空氣品質。
里辦公處除了每年在里民大會積極宣導之外,每年中元普渡前亦將相關資訊張貼在本里布告欄及粉絲專頁,並在發送祭祀活動通知單上加註「紙錢集中燃燒」等字句提醒信眾,目前於中元普渡、清明節等民俗節日時,民眾皆已習慣將紙錢集中於定點,再由里辦公處通報環保局清潔隊協助處理,統一焚燒,達低碳永續家園之目標。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本里積極透過各家各戶進行紙錢減量燃燒及以米代金、以功代金的宣傳,近年來里內白靈公廟已大幅降低紙錢燃燒與香柱點燃的數量,截至108年里內中元節時期,透過統一辦理金紙集中蒐整作業每年普渡時平均約0.85公噸,交付環保局清潔隊處理,可降低紙錢燃燒不完全之疑慮,並提供焚化爐火力發電之效能,提升環境友善度。
另從100年至108年為止,本里每年紙錢燃燒數量有減少之趨勢,燃燒紙錢的數量減少約有200公斤的使用量,燒香部分更是除象徵性由祭拜人員代表燒香外,現場民眾均全程以雙手和拜取代燒香。根據環保局資料,每燃燒紙錢1公斤,約排放1.5公斤二氧化碳,若以里內3,555戶計算,推廣前每年約排放6,399公斤二氧化碳[計算公式:3555戶*1.2公斤紙錢*1.5公斤二氧化碳/燃燒一公斤紙錢=6399公斤二氧化碳],減量後每年約可減少1919.7公斤二氧化碳,有效減少焚燒紙錢所產生之空氣污染問題,改善空氣中污染物,以營造一個環保宜居的社區。
年度
|
內容
|
參與人數
|
107年
|
中元普渡
|
約35人
|
108年
|
中元普渡
|
約6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