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近年來都市快速開發,許多建築物及道路於開發過程中較少考量自然環境因素,且現今建築物高樓大多數都採用大面積水泥、石材為外觀建材,佔據了原有的自然綠色空間,引發了熱島效應及空氣品質不良。
古風里為改善此問題,於106年起推動建置牆面植生或綠籬,從里內與國產署認養之小白屋進行發散,特別與相關單位合作設置綠圍籬,希望能提升綠覆面積,達到環境綠美化,更有永續家園、環保減碳的功用。另外,古風里辦公處更將綠籬綠化美學擴散至轄內後巷空間,特別以綠籬方式種植半日照蕨類植物,利用垂直綠化達到美化面積小之場所,亦可達到美化社區景觀的優點,同時也積極推廣里內住戶於自家圍牆栽種牆面植生或綠籬,同時還可以隔離噪音、吸收灰塵、降低污染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緩都市熱島效應,並達到生態綠化之目標。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古風里自106年~108年期間,於轄內小白屋運用盆栽種植攀爬植物-薜荔及黃金葛於2處綠圍籬後,已有效藉由植物發揮減碳來釋放氧氣、降溫增濕,淨化里內空氣。除此之外,綠圍籬還可創造社區綠意環境,並營造視覺上的趣味性,對於居民而言還能避免干擾,隔絕室外來往的車輛及路人的聲音,並保有個人隱私。此外,里內綠籬還可成為小朋友之最佳教學場地,培養他們社區綠美化的概念,在生活教育中將生態保育觀念融入其中,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
此外,經里長估算里內綠化面積約200平方公尺,參考內政部營建署「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技術規範」資料所示,草花花圃、自然野草地、水生植物及草坪之單位面積二氧化碳固碳量為20kg/m2(此係數為植物生長四十年生命週期,換算每年為0.5 kg/m2),以此估算本社區藉綠籬及牆面植生營造產生之二氧化碳固碳量每年至少100公斤。[計算方式:300*0.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