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 推動期程與階段性執行目標:
在地化的飲食與共餐,是面臨氣候變遷的現代社會,減緩生活必需的飲食所產生的碳排放量良好措施之一,更可以透過從產地到餐桌掌握餐點內容,吃的安全安心又環保。
大安區民炤里(以下簡稱本里),鼓勵高齡長輩參與各項自辦活動,活動內容多元,包含健康運動訓練、桌遊電影、音樂歌唱、電腦e化、植物栽培等課程,並推動社區共餐活動,提供轄區內長者菜單以低碳蔬食為主,結合社區農園出產的健康農物當作食材,當中落實食農教育與推廣友善農作,讓本里民眾更加熱情地參與其中,共餐活動辦理於里辦公處,邀請60歲以上長輩共同享用蔬食餐點,推廣友善連結進而促進低碳、減緩氣候變遷的功能。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本里長期推動結合社區友善連結的共餐活動,108年4月起每週至少辦理2場次,每次參加活動者約30人次,本里相當重視轄內長者,並於109年起增至每周4場次,共餐活動不僅可達到互助關懷、落實長照的功能外,部分活動亦結合銀髮樂活相關課程,讓長輩們大快朵頤之時也共同分享年輕時的美好回憶,在用餐的過程中促進交流與互動,達成本里友善連結之功能。
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每日一餐蔬食約可減少
0.78公斤的碳排放,按本里每週
4次,每次約
30人的蔬食共餐頻率計算,本里每年在地飲食或共餐活動的推動約可減少
3,650.4公斤的碳排放。(計算公式
:30人
x0.78公斤
x208次
=4,867.2公斤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