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一)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本里至106年起,開始推動社區中午時間之共餐及送餐服務,廣邀里內年長者及弱勢家庭共同參與,期望能回饋照顧社區,因這項服務為全面免費、且經費有限,故一開始推動時的限制條件較為嚴苛,主要為服務身心障礙、中低收入戶及里內80歲以上長者,而推廣至108年時因經費充足漸漸放寬條件,僅要年齡達70歲以上即可免費參加,送餐則主要以身心障礙及獨居老人為主。
初期推廣共餐服務時,因里內無公共廚房,所以採取訂購餐飲店之餐點,因是由店家自行料理,較無法掌握其使用食材、營養成分比例。而在107年度因爭取到衛福部之經費,花費50萬元購買新穎的廚房設備,並將此中央公共廚房設置於里內活動中心,冰箱也是採取環保標章之設備,開始由里內志工為社區烹調專屬的共餐餐點,主要的食材主要來源為當地菜市場購買,另外也由社區農園提供達到自給自足之精神,熱心里民也會提供自家栽種之蔬果提供給社區一同享用,不僅達到共餐精神也達到在地低碳飲食之作用,減少外地食材因運輸、包裝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且農園之蔬果皆採取有機農法栽植,沒有噴灑農藥、肥料,為最純粹之食材,由這些食材所調配出來的餐點也有益於里內共餐民眾之健康,吃得健康也活得健康。
而除了共餐吃飯之外,里長、志工也藉由這樣餐點的誘因,結合相關課程,讓來參與的民眾不僅是填飽肚子,還能夠順便於餐後學習手工藝,邀請嘉南藥理大學之講師前來授課,或者一起玩玩桌遊活化頭腦,能夠培養大家對於社區的凝聚力,也會在餐前邀請大家來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強健體魄,並量測每位長者之血壓,期盼藉由這樣的作法不僅是能填飽這些群眾的肚子,也能為其健康把關,達到真正關懷之作用。
(二) 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共餐服務初期之參與人數並不理想,僅有10幾位民眾肯加入響應,主要原因為大多數里民覺得不好意思,不想白吃午餐,尤其是男性里民比較沒有辦法拉下面子,所以都是以女性居多,但里長希望能將民眾的觀念改變,經過志工、里長的推廣及耐心解說,漸漸地目前每天約有40-50位民眾來一同參加,送餐也服務將近15位里民。
雖然有越來越多的里民肯前來響應,但里長還是認為參與率還不甚理想,覺得人數應可以再更多,所以目前也更積極勸說長輩,若不好意思吃免費午餐,也可以每次小額捐贈給共餐活動,這樣一來不僅不會覺得佔便宜,也能夠共同參與這樣的服務,增進大家的凝聚力。
藉由在地食材使用以及共餐,里內民眾可以享用到當地新鮮採收之蔬果,減少食材於買賣所耗費之資源,降低二氧化碳之排放量,這樣的項目不僅能關懷里內弱勢,也能夠同時保護環境,減少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