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一)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天埔社區在社區營造過程中,社區發展協會一直朝建構永續社區目標前進,因此減少社區廢棄物產生一直是社區努力目標之一。社區除一般生活上的資源回收、廚餘回收外,更規劃將社區廢棄樹木及農業廢棄物也進行回收,以減少廢棄物產生。社區自民國100年起認養轄區內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沙田水土保持教室生態園區以來,即在園區內建置一處堆肥場,由社區志工偕同生態園區志工共同管理,社區志工將收集社區農場廢棄杏鮑菇種植包、社區農園不良蔬果及樹葉、枝條等因農業活動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堆肥,製成的肥料提供社區使用。自民國103年起天埔已完成社區肥料使用自給自足,至今109年社區內持續使用杏鮑菇種植包及不良疏果來做堆肥,供給社區內農地使用,爾後社區規劃將於原堆肥場擴大堆肥面積持續進行農業廢棄物回收行動,讓社區內更多農場將廢棄介質及蔬果等農業廢棄物可以回收再利用成有機肥料,已完成資源循環願景。
(二) 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天埔社區推動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行動,由社區圃圃豐香菇農場固定提供廢棄香菇種植包,每月約可提供約350公斤,加上社區農園所產生的廢棄菜葉及不良蔬果等,每年沙田水土保持教室生態園區堆肥場可產生約5.5公噸堆肥,目前除了可滿足社區使用外也可以小量販賣堆肥。預估處理5公噸的廢棄物,計算年減碳量:假設以焚化計算,每公斤一般廢棄物燃燒排碳量為0.757kg,年減碳量=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kg)* 0.757kg年減碳量=5000(kg)*
0.757kg=3785(kg)。
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行動,可以減少社區因農業活動而產生的廢棄物量,避免環保局處理這些廢棄物產生多餘二氧化碳排放;而社區可以藉由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過程教育社區居民及參訪民眾資源循環概念,成為社區推動環境教育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