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區公所為推動低碳民俗活動,自105年開始於每年持續辦宣導紙錢減量、紙錢集中燒、祭祖少燒金等觀念,且統一蒐集由本公所交由環保局代為燃燒,以及每爐一炷香、以米代金等,除此之外,藉由每年舉辦之里鄰長訓練講習活動、里民大會、志義工培訓等活動,每場次參與人數約30~40人,積極宣導相關低碳民俗作為,以及里幹事向所負責各里宣達公所的各項低碳環保政策。經106年及107年的持續推動,民眾已漸漸適應這樣的「祭祀新時代」。
持續配合政府環保祭祀政策推廣環保普渡金,以小份量一戶一份適量燒環保新概念,減少大量焚燒帶來之空氣汙染,進而逐年陸續推動相關環保祭祀政策,諸如紙錢三燒(集中燒、不要燒、減少燒)、輔導區內寺廟設置環保金爐或裝置省電LED祭祀燈具、一爐一香、以米代金等,提供部份仍有燒金需求民眾新的環保選擇,讓清明時節或中元普渡等大型祭祀活動環保又誠心。
階段性目標:
A.推動紙錢集中燒,紙錢清運服務:全年度採各區隊預約時間清運。
B.舉辦普渡淨爐活動。
C.推動大面額紙錢。
D.於各寺廟發送宣導海報、摺頁及紅布條。
E.辦理低碳民如活動宣導說明會。
F.推動以米代金、一爐一香等減量措施。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效益說明:
焚燒紙錢是我國傳統之民俗習慣,在目前空氣汙染嚴重的情況下,空污問題已不是單一機關或團體的事情,依據環保署調查,每焚燒1公斤的紙錢就會產生1.5公斤的二氧化碳,還會釋放出有毒的致癌物,為了減少這些有毒物質,公所持續向民眾宣導紙錢減量與集中燒,雙管齊下,希望能慢慢改變里民的習慣,該行動項目推動迄今,包含頭尾牙、中元普渡等傳統民俗活動,將大量紙錢集中處理,亦推廣減少施放鞭炮,促使民俗活動低碳化。主要以少燒、不要燒為宗旨推動低碳民俗活動,該宣導至106年開始有成效出現,里民參與度漸漸提升,保有傳統文化之餘也能降低對整個環境的汙染。
以區內元保宮為例:香客年平均約6,000人,假設每人每次祭拜使用0.3公斤之金紙,會產生1, 800公斤的二氧化碳,使用環保金爐後約可減少70%空氣汙染物排放,每年約可減少540公斤之二氧化碳排放。在汰換成環保金爐後,每逢重大節慶時,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附近居民能減少吸廢空氣,環保金爐的建置及廟方與里長的用心,也得到附近居民的肯定。
此外,以該宮廟減少香支來估算,原本信眾入內參拜共需21炷香(7大爐,每爐3炷香),後推廣一爐一香活動,改以7炷香參拜,估計一年至少可省下84,000炷香。
其次,目前轄區各里已有部分廟宇更換為環保金爐(錦平里、賴旺里、長青里、立仁里、淡溝里、賴福里、錦村里等),透過廟方人員將信眾的金紙由環保金爐集中焚燒,跟一般金爐相比大幅減少二氧化碳、苯類及懸浮微粒等污染的排放
目前金紙焚燒的現況大致為香客祭拜後自行至環保金爐焚燒,假設以里內環保金爐平均每日燃燒50公斤為例,經環保金爐燃燒後可大幅降低CO排放量以及二次燃燒將CO當作燃氣化學反應消耗,SO2及NOx排放量同步減少,落灰飄浮粒子經由旋風回流再燃燒,因此可以大量減少煙塵粒狀污染物,達到降低環境污染之燃燒效果,粗估可讓SO2<300ppm、NOx<250ppm、CO<500ppm及粒狀污染物<250mg/Nm3之效益。
其中北區臺中市圓覺院及財團法人臺中市明德宮天聖堂入選環保寺廟評等第4星級,以更換環保金爐、推廣部分香爐實施一爐一香制、白米代金、紙錢集中焚化、使用節能燈泡及推廣多蔬食少吃肉等特殊環保推動,獲入選名額。
定性效益說明:
自區公所開始推動低碳民俗活動,向各里與各宮廟管委會宣導並逐步推廣;講解一爐一炷香、以功代金、以米代金的理念,希望宮廟可以配合張貼宣導標語,共同為低碳永續家園付出一份心力,自106年開始推動以來,各宮廟都表示今年的祭品和金紙明顯比去年減少了50%,並配合環保局清潔隊統一集中蒐整作業,有效集中處理,大幅降低燃燒不完全帶來安全之疑慮,以徒手、鮮花素果或蔬食祭拜的里民也明顯增多,且在一爐一炷香的狀態下,宮廟煙霧瀰漫的情況也改善許多,以彰顯本區在低碳民俗活動環保推廣之具體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