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可能有極端氣候的情形發生;極端氣候包含暴雨、乾旱、急凍等情形。據相關研究指出,由於海水溫度的改變,也可能誘發地殼活動異常,而引發地震,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反衝地帶,地震活動十分頻繁,平均每年大小地震超過四千個,其中有感地震可達二百餘個。台灣地區常受到地震侵襲,尤其以1999年9月21日「集集大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萬1305人受傷、房屋毀損10萬餘戶之嚴重災情,為記取天災無情之教訓,及提升地震防災應變之能力,行政院將每年9月21日訂為「國家防災日」,以國家層次推廣地震避難智能,提升全民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
此外,暴雨會帶來土石流、溪水暴漲、水源混濁造成供水不正常等問題;乾旱則可能會引發樹木自燃、電力使用過度引發變電箱爆炸等意外狀況。寒冷的氣候則可能因為電器使用不當,引發電線走火。地震發生可能帶來火災、房屋倒塌、路面龜裂、瓦斯外洩等情形。
正因為受到極端氣候及自然環境變影響,災害發生頻率更顯頻繁,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威脅,本區自中華民國100年迄今,辦理數次災害防救演練,期望透過平時整備及演綀建立迅速有效之救災機制。強調「多一分準備、少一分災害;落實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從演習中,培養全民防災救災的意識與能力,才是演習目的。
106年辦理北區水災防汛實兵演習
106年辦理北區地震災害兵棋推演
107年辦理北區災民收容救濟分站編組人員常年訓練
108年辦理北區災害防救兵棋推演
108年辦理北區災民收容救濟分站編組人員常年訓練
活動目標:
A.依據所轄地區特性,建構專屬防救資料庫,並持續進行災害防救資料調查、分類及資料庫建置。
B.加強各項災害防救,各業務單位相關災害防救資料之統合及橫向聯結。
C.檢討資料庫資訊交換機制,確保各資料庫間資訊交換的可行性。
D.建置災害防救資料庫維運管理機制,含硬體、軟體及系統操作手冊等。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效益說明:
災害的發生,往往造成人民生命財產莫大的損失。因此,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的建立,其目的乃期望藉由完善的災害防救處置制度,使各機關之間能夠密切協調、配合,以發揮災前能達到預防的工作、在災中俾能快速動員救災。其災害防救演練項目如下:
※106年度臺中市災害防救深耕第2期計畫 北區地震災害兵棋推演議程:
演練時間
|
106 年4 月25 日(星期二) 下午2 時
|
演練地點
|
臺中市北區公所5 樓第1 會議室
|
項次
|
會議程序
|
起迄時間
|
使用時間
|
1
|
致詞
|
14:00~14:05
|
5 分鐘
|
2
|
災害境況設定與推演方式說明
|
14:05~14:15
|
10 分鐘
|
3
|
災情發布、災害應變搶救階段狀況發布各單位針對災情發布、災害應變搶救階段狀況進行處置情形實施報告
|
14:15~14:40
|
25 分鐘
|
4
|
考評組臨機提問(5 分鐘)
參演組處置情形討論(5 分鐘)
參演組處置情形回覆(5 分鐘)
考評組處置情形建議及討論(10 分鐘)
|
14:40~15:05
|
25 分鐘
|
5
|
災害復原重建階段狀況發布
各單位針對災害復原重建階段狀況進
行處置情形實施報告
|
15:05~15:15
|
10 分鐘
|
6
|
考評組臨機提問(5 分鐘)
參演組處置情形討論(5 分鐘)
參演組處置情形回覆(5 分鐘)
考評組處置情形建議及討論(10 分鐘)
|
15:15~15:40
|
25 分鐘
|
7
|
兵棋推演檢討會議
|
15:40~15:55
|
15 分鐘
|
8
|
長官講評
|
15:55~16:00
|
5 分鐘
|
合計時間
|
120分鐘
|
※臺中市北區地震災害兵棋推演演練 主劇本:
演習設定:4月25日(星期二)下午2時,臺灣中部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3地震,此次地震導
致北區數處民宅倒塌與損毀、民宅火警、民眾傷亡、受困、部分地區電信及維生
管線系統中斷等災情。
震央位置:車籠埔斷層,北緯23.5 度,東經121.5 度。
地震深度:10公里
芮氏規模:7.3級
北區震度:6級

|
※兵棋推演狀況:
發布階段/推演時間
|
推演狀況
|
狀況說明
|
處置重點參考
|
災情發布階段(8分鐘)
|
A.區級災害應變中心成立
|
4 月25 日(星期二)下午2 時,發生芮氏規模7.3級、震源深度10 公里之強烈地震,震央位於車籠埔斷層,北緯23.5度,東經121.5度,臺中市北區震度達6 級,造成本市多處災情,老舊建物倒塌、引發多處民宅火災。臺中市政府成立災害應變中心,通知各進駐單位即時進駐,報告救災人員、機具整備狀況,並通報各區公所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執行災情查報、蒐集及應變工作。
|
A1.成立區級災害應變中心
A2.各編組應變整備情形
|
災害應變搶救階段(17 分鐘)
|
B.建築物倒塌災情
|
北區進化北路368號,8 棟連棟透天不堪強震侵襲發生倒塌災情,部分民眾被埋困在土石堆底下,且人數不明,現場有部分民眾遭到掉落的招牌、盆栽等砸傷。
|
B1.災情蒐集、查報、彙整、統計
B2.協請市府支援
B3.災害現場、交通管制
B4.受困民眾搜救與國軍援助
B5.傷病患救護工作
|
C.大量傷病患處置
|
地震災害現場,救出多名傷患,尚有多人亟待救援,現場傷患估算超過60名,本市立即啟動大量傷病患處理機制。
|
C1.通報啟動本市大量傷病患處理機制
C2.大量傷病患處理機制
C3.傷情報告
C4.醫護站縮編
|
D.地震引發之火災
|
北區五順街264號地震後因住戶烹煮食物而引發火災,火勢有逐漸加大趨勢並延燒至周遭房屋,由於該處攤販佔據道路,消防車輛恐難以進入,火災也造成15名民眾嗆傷。
|
D1.災情查通報
D2.民眾疏散撤離
D3.受傷民眾救護工作
D4.災區現場管制
|
E.維生管線損毀
|
北區因地震而停電,估計約有2500戶受到影響。賴厝里、賴福里受地震影響而停水,約有1000戶受影響,民眾請求公所協助。
|
E1.聯繫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天然氣公司請求協助
E2.掌握災情通報市府
E3.聯繫市府災害應變中心協助處理
|
F.避難收容處所開設及災民收容
|
地震造成不少民宅受損嚴重,本區賴村里、賴福里、賴厝里等地均有民宅龜裂,為避免發生危險立即清查受損建物並進行民眾疏散,且加上餘震不斷,不少民眾因懼怕再次發生地震,不敢待在住宅內,推估約有千餘人頇進行臨時收容安置。
|
F1.受損建物人員之疏散避難
F2.避難收容處所之開設
F3.民生物資發放
F4.收容所管理及治安維護
F5.災民服務及慰問
|
災害復原重建階段(15 分鐘)
|
G.罹難者處置與災後環境復原
|
北區因地震發生建築物倒塌災情,廢棄物需進行清理工作,此次共造成12人死亡,發放救助金及協助罹難者家屬辦理喪葬事宜。
本區境內因地震災害過後,滿目瘡痍,災區環境極差,恐有發生疫情之疑慮。
|
G1.調度人力及車輛進行復原工作
G2.請求市府或國軍單位支援
G3.災區現場管制
G4.協助辦理喪葬事宜
G5.發放救助金
G6.環境恢復
|
H.撤除區級災害應變中心
|
主要地震發生後經過10 日,餘震已緩,各地區已經恢復正常供水、供電,民眾生活已經逐漸步上軌道。
|
H1.撤除區級災害應變中心
H2.召開災後復建檢討會議
|
藉由定期整備與演練,強化災害防救工作人員應變知能與技巧,促使救災復原工作順利進行與經驗傳承。
107年5月9日(星期三)北區公所於健行國小行健館辦理「107年度北區災民收容救濟分站編組人員常年訓練活動」,參訓人員有學校收容避難處所老師、北區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社工師、各里辦公處里鄰長、本所社會課以及里幹事同仁等。
區公所配合社會局規劃,依據「臺中市轄管學校作為災害避難收容處所管理計畫」,以學校為實施場地,以利培植及納入學校種子人員共同參演,提升學校人力應變SOP與收容支援能量,俾於災時協同區公所執行避難收容作業。
本次常年訓練區分靜態及動態兩種:
(一)靜態部分:特邀請地球村社區自主防災研究室 陳式尉講師為本次災民收容所開設及物資發放演練講座,使編組人員了解執行角色與相關專業知識。
(二)動態部分:指揮官於災害發生後,下令聯絡收容所分站長應立即開設緊急收容中心,展開各項整備工作,相關人員於40分鐘內抵達開設地點,並由分站長開始進行編組,演練分成綜合作業組、物資管理組、關懷照顧組、治安組、人力資源組、場地管理組等六組,分別辦理災民登記、收容、編管、服務、調查、宣慰、救濟及遣散等任務。
藉由本次演練以提昇各里鄰長、學校老師、本所同仁等編組人員臨危不亂、緊急應變的處置能力,並將災害損失減至最低,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定性效益說明:
1.希望藉由辦理防災演習,強化大家的防災知識及緊急應變技巧,讓民眾運用自衛編組避難疏散及自救,熟悉災時與公部門合作因應災害。透過實際練習,區內民眾對防救災應變流程更加瞭解,在災害來臨時方可從容應對,可說是有備無患。
2.為利災害防救相關資料的即時傳輸及運用,本公所自民國90年間起,平時各災害防救業務單位由專人統一負責資料庫建置、規劃及管理,並定期的更新、維護及測試,如民國101至107年本公所皆進行更新維護,以確保災時資料的使用。
3.透過相關演練,使民眾認識及學習防災安全,並了解政府已經做好各項應變整備工作,提升全民地震防災能力,讓台灣防救災更具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