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本所大力推動綠美化的同時,亦考慮到低碳節能回收利用的各種可能性,因此,透過本所結合各里廣為宣導水資源充分利用的必要性,並鼓勵各里透過年度里環境評比計畫,或環保局相關輔導獎勵補助措施,輔導建議各里裝設雨撲滿等回收系統,透過每年的轄內各民俗節慶活動,積極深入至各里社區宣導,並規劃設立雨水回收貯留系統或單純以雨撲滿蒐集雨水,希望透過設置雨撲滿、透水鋪面等方式將雨水儲存再利用,同時因地下保水足夠,較不易發生土石流等災害。此外,更可用於平時澆灌花草植栽、洗地及沖廁用水等,也對造訪民眾達到示範效益。
目前規劃並建置雨撲滿回收系統為轄內錦平里與賴明里,藉由此兩處為示範點,推廣雨水資源再利用,里長也可藉此宣導減少地下水抽取、節省自來水用量、鼓勵民眾自家裝置小型儲水桶等觀念,期望民眾能從小處著手進行節約省水,進而達成水資源永續與實質之減碳效益。
本所與錦平里辦公處、太平國小合作,依循政策推廣雨水回收再利用,錦平里105年與里內之太平國小合作,利用該校車棚大面積屋頂為收集平面,共同打造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收集之雨水可以供太平國小與錦平里里民共同使用,取代部分自來水需求,利用於澆灌、清掃等用途,以發揮節水之最大效益。
賴明里依循政策推廣雨水回收再利用,於山西路旁設置兩座「雨撲滿」,專門收集曉明女中車棚屋頂的雨水後貯存再利用,回收後的雨水可供應灌溉里內綠色植栽及樹木。從排水管引到黑色水桶裡,並連接PVC管鑽洞,水太多時,可透過管子噴水的方式來灌溉景觀台種植的花草、樹木。使節水、省水與用水之力量發揮到最大。定期派員巡檢設施,107年新設置另一座雨撲滿(座落於青島路),目前使用狀況皆為完善良好。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效益說明:
為宣導節約用水,使民眾了解到雨水資源再利用的可貴,並提升水資源有效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量,落實資源循環的觀念。輔導且鼓勵各里裝設雨撲滿作示範點,收集雨水屋頂雨水及家庭洗米、洗菜廢水,用於澆花、灌溉等用途,提升雨水貯留以及後續利用量,提升水資源有效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量。目前建置處有二:
一處是位於錦平里內太平國小所設置的雨水回收設施,里長及校長表示使用狀況理想,藉由自然資源供給校內花草灌溉使用,為環境教育的具體表現,學生也可將該設施設置理念回家後分享給家人,達到環境教育傳承。
回收雨水僅使用於澆灌草皮及植物(面積約40m2)需要用水10公升/日,則雨撲滿容量為2噸(2,000公升)並於降雨日儲滿水,根據中央氣象局106年度臺中市未降雨日為274日,雨撲滿水量可取代未降雨日200日澆灌用水量,及臺灣自來水公司之統計資料,106年度每度(噸)用水排放CO2約當量為0.162 kg該處雨水回收,減碳量為0.324 kg。
另一處位於賴明里;共建置3個雨撲滿貯水槽,2座設置於曉明女中圍牆外。里長自費於上頭繪製富含省思的「珍惜資源」字眼之彩繪,以及連接收集屋頂雨水及澆灌花草樹木之管線。一個水槽可貯存1公噸的雨水,在底下管線上鑽孔,使用滴灌的方式澆灌曉明女中外圍牆之植栽,里辦公處定期會派員保養維護。截至目前為止,雨撲滿都維持正常運作及澆灌使用,每天使用約200公升的回收水進行澆灌與清掃環境,充分落實低碳永續家園的理念。
(一)雨水撲滿主要用於提供青島路二段約50公尺、面積100平方公尺花木澆灌,每次花木澆灌配合灑水系統每分鐘1800CC,噴水時間一次30分鐘,一天二次總計60分鐘,每週灑水4次共有20個灑水器,每週取水量:1800cc*60t*4次*20支=8640000cc=0.864噸。
(二)每週取水量為0.864噸,以80%之運作效率計算,每年可收集再利用雨水為35.9424噸,約可以減少5.82 kg的CO2 排放量,並且透過雨水撲滿的設置,每年可以取代44.928噸自來水來澆灌花木。
減碳量:每週取水量*80%之運作效率計算*每年52週*用水排放CO2 約當量為5.82 kg。
註:根據臺灣自來水公司之統計資料,106年度每度(噸)用水排放CO2 約當量為0.162 kg。
定性效益說明:
本行動項目執行後,提升里內雨水貯留以及後續利用量,提升水資源有效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量。里內的綠色植栽都是用雨撲滿的水來澆灌,不但節省了大筆水費,義工們也用行動告訴里民如何善用天然水資源來綠美化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