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近年來地球暖化,溫室效應議題逐漸被大眾重視,因此資源循環利用,資源永續及「零廢棄」,為我國垃圾清理政策主要方向,配合資源永續的觀點,提倡以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方式,將資源有效循環利用,逐步達成垃圾全回收、零廢棄之目標。
配合臺中市政府節能減碳政策之推動,區公所希望透過結合轄區內企業、學校、社會團體推動低碳永續教育,協調區內各里辦公處、社區發展協會、環保局,結合鄰近學校、社團等單位,辦理各項宣導及環境教育體驗培訓活動,積極向民眾宣導節能減碳暨低碳永續觀念及各項可落實至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為,本所自民國97年起,便結合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共同辦理低碳教育觀摩活動(暑期兒童生命成長營),此舉不但能讓在地居民(學童)對於低碳永續更加認識,且能提升企業對於該理念之重視。
「暑期兒童生命成長營」活動為北區公所主辦,結合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市警二分局等多個單位用心投入,出動近百位志工,課程採多元規劃,分別有:
(1)小神農士參觀中藥館:安排小朋友前往中國醫藥大學藥草植物展示館、藥草植物園區,讓小朋友認識了解藥用植物的奥秘。
(2)我是小醫王:從醫學角度讓孩子了解3C產品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從有趣的小故事中讓孩子了解正確用藥及兒童預防保健相關知識。
(3)環保教育生活營:愛地球、護家園從生活中做起,透過娛樂活動讓小朋友學習資源循環、省水節電等相關方法。
(4)警察大人,兒童保護教育:邀請專業警官為兒童安全,自身保護宣導教育。
(5)食在安心,健康小博士:有毐垃圾食物充斥於每天的飲食中,讓小朋友了解吃下垃圾食物對身體產生的後果。
課程結合環保減碳、生態教育、醫學常識及自身保護,讓孩童們能學習到多元化的技能和品德教育,體驗到學校沒有教的課程,獲得寶貴的經驗。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效益說明:
為培育下一代兒童愛護家園關懷地球之觀念,以環保節能及低碳環境為主軸,特結合國小單位或社區及里環保義工隊舉辦清淨家園活動,並帶動家戶共同參與。
公所與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規劃「暑期兒童生命成長營」已連續舉辦8年,內容以資源回收、節能減碳概念做宣導項目,豐富多元的課程內容,將低碳永續理念落實日常生活中。每年參與人數約400位學童參加,由優秀的大學生與高中志工組成團隊擔任小隊輔,並且也投入醫藥、環保、兒童保護及全民關心之食安議題,過程中,區長向小朋友勉勵午餐食材不要浪費,凡事要抱持感恩的心,減少廚餘的浪費,從自身做起也能做環保。
另外,透過講師說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食、衣、住、行低碳生活方式,讓學童瞭解節能減碳的重要性,並能身體力行,從小細節中做到愛護地球、珍惜資源的各項作法;認識環保標章、節能標章及省水標章的商品。並在演講中以有獎徵答的方式,與學生互動,增加學生對節能減碳的概念,並進一步落實到生活中。期望透過結合鄰近國小、國中、高中學校、社團及團體辦理各類低碳永續暨環境教育宣導培訓活動,加強培植民眾在地人文素養及環境保護意識。
該項環境教育宣導活動,包含省水節電、節能環保標章、資源回收等各項低碳推廣宣導,每年1場次,共計9場次,參與人次約3,600人。
另一方面,區公所持續跟周邊學校(臺中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合作,例如:中國醫藥大學健康講座宣導低碳健康飲食;或宣導平日烹煮盡量選用當地、當季食材;宣導少油少鹽的烹煮方式來料理食材,每次活動參與人數約40~50人。結合中國醫藥大學環保北極熊社團持續進行環境教育與社區服務,如宣導資源回收分類、廚餘回收再利用、清淨家園等環保作為。以及為了推動廚餘回收再利用措施,與臺中科技大學合作,利用大一新生服務學習課程推廣環保作為,向一中商圈小吃店、攤販及餐廳募集廢食用油製作成環保皂,模具是使用回收的餐盒、布丁盒及豆腐盒來物盡其用,共同為低碳永續家園貢獻心力。
定性效益說明:
低碳生活是從個人出發,為強化居民低碳永續等環境教育概念,以及達到民眾落實低碳永續之目標,區公所結合社區、學校、環保局或警消單位推動低碳永續教育宣傳,共同推動社區內低碳永續教育。
此外,透過里內各種宣達管道,如公佈欄文宣張貼,平日口頭宣導或網路社群等方式進行教育推廣,每年亦會偕同社區舉辦環境教育活動。
參與學校:臺中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立人國中小、賴厝國小、健行國小、光復國小、太平國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