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為減緩都市熱島效應,以及區域綠美化之效,區公所規劃出社區綠屋頂計畫,以明德里左右逢源社區大樓、賴明里龍邦登峰21社區大樓為示範點,經由里長、里幹事與大樓住戶協議,將大樓的屋頂打造成空中菜園,並透過里內專業環保志工規劃和執行社區廚餘製肥、種植有機空中農園、有機蔬食分享,至廚餘回收堆肥完整的低碳循環系統。
臺中市現今正推動都市發展社區農園,而兩處示範點執行至今皆無中斷,並有完美的維運方式,是社區大樓結合綠屋頂以及有機社區農園的最佳典範。不但可以達到隔熱降溫的效果,節省頂樓空調的耗電,可做到節能減碳愛地球,同時透過菜園的收成共享,可以為民眾帶來新鮮且安全的食物,兼具營造環境美學。
106年新增第二座綠屋頂,建置於明德活動中心3樓。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效益說明:
推動綠屋頂工作,主因可讓住宅適度降溫,大熱天室內溫度可由32℃降至約30℃,約降低2~3℃的氣溫,可達節省空調節能效果。並且營造幸福的綠地空間,讓民眾享受城市小田園的樂趣,寓教於樂。
目前農園維護狀況良好,採自然無毒農耕方法,栽種方式為盆槽型搭配攀藤棚架,種植10多種季節性蔬果(絲瓜、青江菜、地瓜葉、青蔥、小白菜、茄子、苦瓜、火龍果、番茄……等),定期由住戶及志工們澆灌與巡檢,並將這些蔬果採收之後,贈送給有需要的中低收入戶、獨居老人或是作為共餐活動使用,以輪流發送農作物,並宣導有機、低碳飲食觀念,盼帶動民眾共同響應低碳生活。
目前三座綠屋頂面積共約100平方公尺,以菜葉農作物的固碳量約為9.80 gCO2/m2d,一年約可固化二氧化碳357.7 kg;依植床總面積換算,以結球白菜類為例,一期種植到採收約一個月,產值為430公斤(4.3 kg/m2*100 m2),一般市售蔬菜每公斤的碳足跡約為5kg,而當地自產自銷的蔬菜類碳足跡約為0.7 kg,因此藉由屋頂農園而減少購買市售蔬菜,每個月約可減少1,849 kg的碳足跡。
定性效益說明:
藉由公共空間的友善場域推動,除讓居民認養菜圃種植蔬果外,也能使居民共同欣賞培植成果,並藉由耕植及談天互動使人際關係升溫。而為了順應食安問題與環境教育觀念,並凝聚社區共識,帶動社區活力,關懷弱勢族群。
此外,社區頂樓因直接曝曬於陽光之下容易造成建物溫度升高,而透過屋頂綠化農園的設置,減少直接曝曬的機會,現階段的綠化屋頂,遮蔽了部分陽光照射的空間,既有綠美化又可以降溫固碳,同時現場產出的作物可以作為里內推動低碳飲食之用,多元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