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魚菜共生主要是將養殖系統的水生動物排放的尿意、糞便內所含氨(尿素)成份的水供應給栽種系統上的蔬菜,同時蔬菜透過根部吸收並淨化養殖系統所提供的水,而淨化過的水再排放回養殖系統給水生動物使用,形成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結合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
106年與環保局合作,於轄內育德里採用魚菜共生與太陽能光電系統做結合,營造出一座循環過濾生態魚池,除了讓來往的民眾了解其運作之外,所栽種的蔬菜也能提供弱勢家庭或獨居老人使用,這樣實際執行的方式更能讓民眾深刻體會及瞭解,期望透過這樣的示範點能讓居民改觀並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此外,公所為推廣此系統,陸續於轄內賴福里、健行里設置魚菜共生示範系統,另請志工們尋找適合的種苗與魚種,自製教育解說牌,展示給居民或遊客欣賞觀看,並讓大家學習到不同的環保新知,落實環境教育。
藉由建置魚菜共生系統達到環境生態平衡,該系統經過設計規劃後不用澆水、換水,靠著「魚幫菜,菜幫魚」的大自然共生原理就可以採收到新鮮無毒的蔬菜,後續得以利用有機蔬菜配合里辦活動提供低碳共餐或弱勢家庭做使用。讓里民學習到低碳種植的方法,更能因為魚菜共生循環系統更認識生命循環。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效益說明:
本所低碳教育宣導與輔導措施下,本區育德里成功打造一處魚菜共生系統,利用魚類排泄物再為植物提供所需養分,並以自給自足循環模式生產無毒有機蔬菜,成功打造里內開心農場與人氣集會場所。
另外,本區賴福里、健行里也陸續建置魚菜共生系統(尺寸如下表所示),該系統具備資源循環、水循環、養份循環等多重環境友善特色農作方式,不僅水電量消耗少,所需場地也不太大,相當適合都市區小型里推動,可說是兼具小而美的環保精神,在本所的持續宣導與輔導措施下,不僅成功推動在地飲食環保概念,更落實資源循環友善意涵。
魚菜共生系統
|
品名
|
規格
|
數量/單位
|
養魚槽
|
寬60*長120*高45(cm)
|
1座
|
硝化箱
|
寬60*長45*高90(cm)
|
1座
|
種植槽
|
寬45*長90*高30(cm)
|
1座
|
硝化箱
|
-
|
1組
|
菜苗及魚苗
|
時令蔬菜、吳郭魚
|
18株蔬菜
20條魚
|
解說牌
|
90cm*60cm
|
1式
|
依據魚菜共生建置情形,所生產蔬菜提供社區關懷據點進行低碳共餐使用。依每年收成6次週期,每次提供給30名長青者共餐計算,用餐人次約180人次/年。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低碳活動平臺碳足跡計算器,每人食用一餐當地當季食材可減碳0.257kg。
減碳量:180(人次)*0.257(kgCO2e) =
46kgCO2e
定性效益說明:
本所希冀藉由魚菜共生示範區讓學生及民眾能夠瞭解運用簡單的水資源來進行「養魚」及「種菜」的一種互利共生且永續的生態系統,透過示範區的規模及推廣,鼓勵本區的各里或社區自行打造魚菜共生系統,讓大家對環境資源盡一份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