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每一個城市的發展,都會有其核心的區域,西區歷史淵源悠久同時又保有許多舊建築與街區的地方,也因區內具有相當多充滿歷史意義與文化的老舊建築物,對於歷史建物的保存與再利用,更是不遺餘力,也是各行政區參考借鏡的模範,對於區內歷史建物區公所時常與民間文化團體合作促進營運效益,也積極與文化局與都發局爭取經費補助進行規劃與維護,其中以審計新村做代表詳述對區內舊建物的保存及再利用。
區公所在資源循環方面,積極推動『舊建物保存再利用』。主要目的是要保存地方的建築特色。轄區內有日治時代的建築,成為地方的建築特色,利用部分經費將舊有建築物重新整理及周邊環境進行綠化改造,讓舊建物得以保存並增加實用性,打造文創藝術空間,賦予舊建物新生命。為達此一目標,訂定了短、中、長程目標:
A.短期目標(103年-106年):針對舊建物周邊環境進行綠化,定期針對舊建物周邊進行環境整潔。
B.中期目標(107年-109年):將舊建物結合社區參訪,於舊建物舉辦攤販設置、DIY活動等,提高舊建物實用性,確保建物使用率。
C.長期目標(110年以後):針對區內特色老舊建物進行改造經費申請,後續可將老舊建物改建成故事館或環境教育場域等其他公用。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將轄區內有深度意涵的歷史建築、古蹟;或其他文化資產如遺址與文化景觀等,以文化創意行銷的方式,推廣成為一種新興的行程,讓民眾瞭解與欣賞建築之美,同時更有效的與文化觀光相互結合,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動能的提昇,更為文化推廣之首創,真正達成「文化」、「觀光」及「經濟效益」三者間之連動。
區公所正積極推動『舊建物保存再利用』,目前已成功打造並活化轉型的地點為:「審計新村」,藉由創新的經營方式再造新的記憶,是再生空間的重要價值。
「審計新村」原是省府宿舍群之一,在凍省之後,審計處的員工眷舍漸漸變得荒廢而成了閒置空間,公所經過重新整頓和規劃,辦理「摘星青年 築夢臺中」創業補助計畫,吸引許多文化創意產業和新創店家入駐,目前已是民眾城市輕旅和文青遊客必訪的熱門新據點。審計新村以「老建物、新風貌」,成功蛻變為舊建築融入充滿活力的文創產業基地,也活絡了閒置的歷史建物,提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需之空間。
『暮暮市集』是平日每天都有小市集,在2019年開始加開假日場,每月第一週、第二週假日,平日 (週一至週五)、冬季(10-2月) 13:30 - 19:00、夏季( 3 -9月) 14:30 - 20:00。假日 (依市集公告為主)冬季(10-2月) 11:00 - 18:30、夏季( 3 -9月) 11:30 - 19:30
截至108年為止,「審計新村」已成為臺中市文創產業的指標之一,同時也因為其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意義,近年來參訪人數已突破100萬人次,作為西區老舊建築的保存與改造,是具有代表性的新舊結合成功活化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