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西區公所為防範災害,將發生頻率較高、影響範圍較廣及可能造成嚴重損失之災害進行分析,共分四個階段說明公所在災前減災、整備、災時應變、災後復建各階段計畫,分別為減災計畫、整備計畫、應變計畫、復健計畫,由臺中市政府消防局第七救災大隊實地演練防災現場,透過模擬情境增加自救能力。
根據「臺中市水災危險潛勢地區保全計畫」公所持續平時各災害防救業務單位由專人統一負責資料庫建置、規劃及管理,並定期的更新、維護及測試,以確保災時資料的使用。主要目的是為居民增進防災理念,減少居民生命財產損失,以及適時通報共同維護居家安全。106年辦理防汛(防颱)演練,而107、108年舉辦之教育訓練(防汛、防颱演練),藉以培訓轄內各里之種子教官,將複雜的專業知識或防救災預警通報資訊,轉換成里民容易吸收的常識,讓居民對於如何建立災害預警通報有基本的了解。
公所希望能將防災工作落實於本區各里,針對風災、水災等天然災害進行課程解說,並實際演練避難,從中學習防災緊急避難相關知識,另外消防局也會不定期到本里進行社區災害(地震、風災及水災)發生後的避難疏散引導與防火宣導工作,落實民眾居家安全。
另一方面,因溫室氣候變遷而造成的都市熱島效應,氣候日趨不正常,以致家戶使用冷暖電器頻率大幅增加,除了電力使用量大之外,更容易因使用過度或維護不當,進而引發電器走火災害,所以區公所為強化住宅火災對策,與臺中市政府消防局共同推動設置住宅用火災警報器,以及不定期辦理防救災宣導活動,針對住家、獨居老人等對象,以照顧里內避難弱者為優先,規劃火災警報器細部執行計畫(107年開始推動全家戶安裝,目前轄內已有過半數完成安裝),以提升社區防救災之觀念及應變措施。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透過培訓水災、風災等氣候災害相關應對觀念及知識,讓轄內各守望相助隊、志工及里民熟悉自己可執行之任務,並與里民宣導緊急事故之應變性,藉此讓里民了解災害發生時,應如何保護與處理。持續透過綜合防災宣導活動,訓練里民防災之應變能力。
每年至少辦理1場次之防災救害宣導(水災、風災等氣候災害;106年辦理防汛(防颱)演練)
此外,107、108年舉辦之教育訓練(防汛、防颱演練),藉以培訓種子教官,將複雜的專業知識或防救災預警通報資訊,轉換成里民容易吸收的常識,讓居民對於如何建立災害預警通報有基本的了解。
與里辦公處共同辦理相關防災宣導,透過培訓水災、風災等氣候災害相關應對觀念及知識,主要加強守望相助隊、志工及里民正確觀念及實練,以提高救人能力,確保民眾生命安全。在印製發放災害避難地圖的部分,主要係強化里民對於里內避難場所之認知。
透過每年辦理實兵演練及收容安置相關演練後,民眾除了已瞭解相關防救災常識,更知悉政府施政(防救災、安置收容及救濟)作為,各里里長、里幹事及鄰長也藉由演習熟練各項疏散作為,在災害發生時能迅速、安全的協助疏散民眾,讓防災之意旨確實得以具體發揮作用,達成提昇災害之危機處理能力,健全本區災害防救體系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