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問題,區公所計畫降低轄內環境之二氧化碳濃度,藉由維持林地面積及增加植樹造林面積,達到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品質、改善生態環境等目標,也能提升居民休憩空間與藉由植樹造林增加轄內的景觀區域。
自105年開始配合市府「8年100萬棵植樹計畫」舉辦造林宣導會,輔導民眾將休耕土地或閒置空地進行樹種培育,也鼓勵各級校園、民間團體與企業一同加入植栽綠美化行列,並以原生樹種為主要栽植對象,向民眾宣傳其後續效益,共同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
截至目前為止,區內植樹面積約達37,000平方公尺以上,主要種植樹種為台灣欒樹、台灣櫸、山櫻花、樟樹、茄苳、小葉欖仁、白千層、小葉南洋杉、月光垂榕等造林喬木類,種類含括喬木及灌木,期望能透過建構複層林相,塑造物種之多樣性,讓原生種樹木能持續生長,民眾更能認識各種不同的原生種樹木,也讓更多不同的生態系能夠留在烏日區。未來仍積極拓展更多植樹造林面積,打造綠色優質的低碳永續家園。
短、中、長期目標
a.短期目標(103~105年):配合市府「8年100萬棵植樹計畫」持續宣導及推廣平地造林計畫之目標及說明其效益,吸引更多民眾或者企業團體踴躍參加。
b.中期目標(105~107年):增加本區之林木覆蓋面積,提升植栽的碳吸存量,減緩全球暖化現象並淨化空氣品質。
c.長期目標(108~112年):持續維護已完成種植之區域,並增加植樹造林面積達到10公頃以上(目前已達3.7公頃),打創造對生物友善之生活環境,增加生態綠化之面積,開創綠金新產業。
執行前後差異
區公所為因應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降低環境二氧化碳濃度,維持森林面積及增加植樹造林面積,達到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品質、改善生態環境等目標,提供轄內舒適及乾淨地方。因此推動綠美化造林作業,讓閒置空地及道路兩側將原本都是雜草叢生、垃圾丟棄…等髒亂問題,都能透過植樹造林及綠化解決。主要植栽於社區公園內、道路兩側、各級校園等地方,除了上述之外,最容易疏忽的社區街道角落也是在實行的範圍內,種植各類喬木及灌木等,不僅美化街景巿容外、也有淨化空氣品質及提升居民生活之環境。
103年開始推動並加強宣導民眾申請平地造林計畫,陸續有民眾前來申請,開始綠美化造林工程。
105年配合市府「8年100萬棵植樹計畫」於轄內閒置空地、公園、學校等,種植各式喬木(如台灣欒樹、台灣櫸、山櫻花、樟樹、茄苳等)。
106年以三和里文中2預定地為本計畫推動苗木培育,共種植喬木約1,004株。
107年以九德社區為本計畫推動苗木培育,共種植低矮灌木約700株。
✽依據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5)之綠化量指標作為參考,其高約0.45m之灌木,種植1m2約可減少205kg的二氧化碳;而一株生長至40年喬木,每株約可減少808kg二氧化碳:
種類
|
種植數量
|
單位減碳量
|
每年減碳量
|
低矮灌木
|
700
|
205kg-CO2
|
3,587.5kgCO2
|
高大喬木
|
1,004
|
808kg- CO2
|
20,280.8kgCO2
|
透過此次苗木培育,烏日區每年之減碳量約可達23,868.3公斤。
區公所推廣原生種植樹造林工作,植栽照顧的過程除了定期灑水保持水分外,脆弱的幼苗還必須仰賴義工不定時以手工方式除草,確保生長環境不被雜草佔據。此外,定期施肥更是培育植栽的必要過程,期望透過植樹的過程達成綠美化及提高本區二氧化碳吸收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