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想要獲得更多的公園綠地並不容易,但是可以透過「牆面綠化、室內綠化、屋頂綠化、陽台綠化」於建築物的垂直牆面進行綠化,為此,烏日區公所於105年開始推動牆面植生,不僅可使建築物達到隔熱降溫及熱島效應功效,並提升城市整體的綠美化、淨化空氣污染、降低隔離噪音、改善都市生態環境品質、提昇市容景觀及豐富建築物的表情之附加價值。
垂直綠化就是選用一些能耐旱、抗蟲害並且生長緩慢的植物,來做為綠化與景觀的搭配設計。藉由經過特殊設計的容器及雨水及餘水貯集回收系統,選用具足夠支持力的介質,加設緊綁支柱等設施,垂直綠化將能兼顧美觀與功能及維護的平衡。
本區植生牆座落於區公所外牆面積為175平方公尺(長70寬25),係於民國105年開始,採用四季海棠、松葉牡丹或當季綠花栽植以增加綠覆率,並柔化區公所與周遭主要行車幹道的印象。。
民國107年,配合市府花博活動,推廣轄區各里綠美化,又新增九德社區之綠籬,使原來較為平面牆面,立即添增了立體色彩,豐富並點綴了整個原先僅由小磁磚砌成的單調牆面,區內環保志義工協力完成之簡易式壁掛美化綠器,本所透過與里辦公處合作,由志義工集思廣益共同思考、動手完成,凝聚里內綠美化風氣,營造里內美的居家環境。
執行前後差異
本區致力推動綠化,在有限空間下極大化綠化目標,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減輕熱島效應。本所定期協同里辦公處針對巷弄有限空間綠美化植栽外,更配合每年里環境評比計畫活動,輔導里辦公室如何巧妙運用回收物資製作創意花盆容器,除了創造區域低碳措施外,亦大幅改善過去不法濫丟垃圾的陋習,打造綠化乾淨之城市。
區公所長年推動綠覆率提升政策,逐年將轄區內公共建築物實施垂直綠化及盆栽造景,105年開始推動轄內各里牆面植生、人行道綠籬設置,105年完成區公所牆面垂直綠化後,希冀以此為示範點,推廣綠美化。因原本為灰色建築物隔熱效果不好,亦造成悶熱,故推動牆面綠籬變成綠意漾然,且有效隔絕熱氣,達到降溫的效果,且對於節能減碳有顯著成效。至今由各單位自行認養維護,並不定期派員巡視,確認週邊環境清潔與植栽生長情況。此外鼓勵轄內各里執行綠色家園規劃,將社區意象、公共場域等地進行綠化營造,將活動中心及當地景點進行綠美化,期望未來可串連各里綠化點形成綠色景點,提升整體觀感與減碳效益。
107年區內九德社區發展協會設置綠籬(約225平方公尺),提高里內環境清潔度與綠美化成果,增進志義工對居家環境美的高品質追求。
垂直綠化可以當作隔熱和隔音的系統,也能清淨空氣、吸收日照溫度,並對降低城市熱導效應有極大幫助,因此在原有的牆面提供綠化,除了對於建築物的熱漲冷縮也有緩和的調節作用,也能創造區域低碳讓區民也能在都市的生活空間多點綠色清新。
本所參加107年度臺中市氣候變遷調適研習活動,以增加相關知識與技能,將所學之減緩及調適等作法帶動社區、學校、各級機關團體,共同將環保理念向下扎根。
目前區公所一處與九德社區皆有興建植生牆面,面積粗估約有400 m2
✽依據內政部營建署「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技術規範」資料顯示,草花花圃之固碳量0.5kgCO2/m2,預估每年約可以達到400×0.5 kgCO2/m2=200公斤的減碳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