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近年來全球暖化現象日趨嚴重,極端氣候導致天災頻傳,唯有平時做好災害發生時的準備及演練方能因應,區公所災害應變中心平時維持三級開設,各項減災、整備工作持續進行,於減災階段利用網站、廣播、跑馬燈宣導民眾做好防災準備工作。
為預防災害發生,公所建立災害防救體系,並設置災害物資儲備所,將所有災害儲備物資儲放於此,所有物資項目並登錄防救災物資管理系統。
(一)烏日區公所配合災害防救體系之建立,設置災害物資儲備所,於災害來襲時本區救災物資管理系統達到效用,本所於系統查詢相關物資品項及數量,當民眾有需求時即馬上提供物資協助,並於每次物資發放結束後重新盤點及進貨,並再次更新救災物資系統之物資數量,下次即可馬上了解物資品項、數量,災害來襲時便縮短物資發放時程。
(二)藉由每年定期辦理紮實之災害防救在職訓練,及加強吸收各種防災新知,期使災害來臨時確實應用所學及累積之經驗,迅速投入救災之所需;為讓民眾建立自我防災觀念,養成自行儲備物資之良好習慣,本所規劃合乎本區村里、社區空間單元的項目,進行防災教育訓練及宣導。
(三)配合臺中市政府之防汛兵棋推演活動於本所業務推動地(社)區災害防救演練,使應變中心組織架構完整,具蒐集資訊及指揮調度功能,成功應用決策支援系統、監測及預警資料,研判災害可能之發展,推演搶救行動方案。並確實檢測相關通訊、防洪排水、監測設備及機具等正常可操作性。
為健全烏日區災害防救體系,強化推動疏散收容安置、災情通報、 災後緊急搶通、環境清理等災害緊急應變及整備措施、推動里、社區災害防救事宜,以提昇本區民眾的災害應變、處理能力,進而有效減少災害損失,以保障民眾生命、財產之安全。
演練目的:
(A)測試各單位在面臨災害時,各項工作的整備情形。
(B)測試各單位在災害來臨時,其應變處置能力。
(C)測試各單位在災害時橫向聯繫協調狀況,及市府各單位聯繫協調能力。
(D)檢視現有災害應變程序是否有所不足。
(E)檢視現有災害應變時,各區公所能量是否足夠。
(F)藉此提升各單位人員對於災害應變的能力
年度辦理項次:
106年辦理防汛兵棋推演。
106年辦理民安3號演習。
107年辦理萬安41號演習。
108年辦理風水災害兵棋推演。
執行前後差異
災害的發生,往往造成人民生命財產莫大的損失。因此,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的建立, 其目的乃期望藉由完善的災害防救處置制度,使各機關之間能夠密切協調、配合,以發揮災前能達到預防的工作、在災中俾能快速動員救災;此外,並可藉由地區災害防救計畫防災系統規劃及地區災害防救計畫防災設計準則的研訂,不但可改善現有救災防災之缺失,更能提出安全都市的設計準則以作為日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或都市更新改善的依據,藉以建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每年定期舉辦至少1場次之地(社)區災害防救演練,培養職員預防勝於救災的觀念,並於災害發生時能迅速處理災情降低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的損失。
原烏日區並無防災物資系統之設置,但考量災時民眾日常生活中的便利性及安全性設立避難中心,提昇救災效能,使大量救災物資(食物、飲用水等)達到穩定、 充分及高效率物資調度以供應災區不虞匱乏。
106年辦理防汛兵棋推演,相關執行如下:
※臺中市烏日區防汛兵棋推演執行計畫:
演習設定:3月30日(D日)下午2時00分中央氣象局發布梅姬颱風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目前已增強為強烈颱風,其暴
風圈正逐漸向臺灣東方海面接近,預計此颱風強度仍有增強的趨勢,對全島陸地將構成威脅。
中心位置:目前中心位置於北緯25.5度,東經123.2度,在臺北的東北東方約370公里之海上。
預測速度及方向:以每小時12公里速度,向西南西進行。
警戒區域:中央氣象局已於3月29日下午6時針對基隆、宜蘭、花蓮、新北、臺北、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
化及南投發布警戒。

|
※總計本次推演依據本市水災應變處置對策,依據四階段之不同燈號,共發布25 個狀況,各階段配置如下:
階段
|
說明
|
推演課題
|
狀況
總數
|
綠色狀況
|
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發布或大豪雨、超大豪雨特報
|
A1.市級災害應變中心成立
A2.水利局災害應變小組成立
A3.區級災害應變中心成立
|
3
|
黃色狀況
|
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發布且本市列警戒區或烏日雨量站單一小時雨量達50mm
|
B1.警戒區劃定
B2.災害通報
B3.障礙物清除
B4.抽水機加強抽水與砂包發放
|
4
|
橙色狀況
|
烏日雨量站三小時內雨量已持續上升累積雨量超過100mm 或河川局已通報二級水位警戒
|
C1.勸告疏散撤離
C2.強制疏散撤離
C3.抽水機調度
C4.人命搶救-鷹架倒塌
C5.大量傷病患
|
5
|
紅色狀況
|
當進入紅色狀況後,溪水開始溢流,馬路成為水路,內水無法排出,在地表形成逕流,此時排水系統已經無法發揮功能,一切排水由地表高處往低處堆積或河川局通報一級水位警戒
|
D1.災情查報
D2.封橋管制
D3.糧食投送
D4.人命搶救-橋梁崩塌
D5.應變警戒
D6.天然瓦斯爆裂
|
6
|
綠色狀況
|
各淹水地點已消退
|
E1.災情查報
E2.電力及電信設施搶修
E3.應變中心縮編
E4.災情統計
|
4
|
燈號解除
|
災害應變中心解除
|
F1.應變中心撤除
|
1
|
災後復建檢討會報
|
梅姬風災災後復建檢討會報
|
G1.災情彙報
G2.災害復建
|
2
|
總計
|
|
|
25
|
※總計本次參演單位共10個單位,參演人數共16人,各單位對照表如下所示:
單位
|
災害應變中心編組
|
臺中市政府
|
水利局
|
市級EOC
|
考評官
|
烏日區公所
|
區長
|
區級EOC
|
指揮官(主推官)
|
主任秘書
|
副指揮官
|
民政課
|
幕僚查報組
|
農業及建設課公用課
|
搶修組
|
社會課
|
收容救濟組
|
秘書室
|
總務組
|
烏日消防隊
|
搶救組
|
烏日區衛生所
|
醫護組
|
烏日分局
|
治安交通組
|
烏日區清潔隊
|
環保組
|
民政課
|
司儀
|
說明官
|
國軍
|
臺中市後備指揮部
|
|
聯絡官
|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臺中區營業處
|
市級EOC
|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臺中區營業處
|
欣林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欣林天然氣公司
|
106年「民安3號演習」依據臺中災害潛勢特性,模擬地震及颱風造成建築物倒塌、民眾受困等複合災害情境,動員政府、軍警、消防及民間救災能量,驗證整體災害防救機制運作,以災害應變中心全事故功能分組方式運行,透過災害整備、搶救等狀況誘導方式演練,強化各機關默契。
108年「風水災害」兵棋推演,係以「無腳本」及「議題式」推演方式,由市府依災害潛勢及過去災害應變經驗,現場出題測試區公所災害應變中心的臨災應變處置能力,藉以測試區公所災前整備事項,包含危險區域劃設、轄內排水通道順暢確保、轄內弱勢民眾及保全對象現況確認、抽水機配置地點與沙包發放等作為及災時各功能分組成員對編組職務瞭解程度、臨機反應判斷與處置方式合宜性等應變作為,讓各編組更深入了解其工作任務與防救災能量。
藉由定期整備與演練,強化災害防救工作人員應變知能與技巧,促使救災復原工作順利進行與經驗傳承。有助於統合各級機關與民間單位之和能力,並且提升民眾具備正確之逃生觀念與知識,並達到健全之災害防救體系效益,發揮救災時最大效用,凝聚政府、各里、社區的凝聚力及向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