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臺中市大安區自99年縣市合併以來,便以地方自然生態、觀光景點串連為未來發展之重點,區內近年除配合政府政策設置風力機組成特殊景觀外,亦積極爭取經費,利用原有之自然觀光資源、文化資源及生態環境特色,打造濱海自行車道系統,希望能有效串連南達清水高美濕地,北迄大甲、日南之觀光網絡,提供觀賞日落、濱海景觀,享受悠閒步調之特色景點,期能帶動本區朝觀光休閒發展。
近年自行車運動蔚為風潮,沿著大安堤頂自行車道騎乘,可盡覽海天一色與風車落日之美。轄區內自行車道可分成兩段:A段位於溫寮2號海堤上,北起媽祖文化園區,南至溫寮溪北岸的紅樹林生態園區及溫寮漁港;B段位於頂龜殼海堤上,北起溫寮溪南岸的龜殼生態公園,南至海堤土地公,為雙向的自行車道,全長約九公里。
藉由「107年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鄉建設」營造友善自行車道,教育部體育署審查通過,由大安區公所執行。臺中市濱海自行車道(大安段)為串聯臺中市四環線自行車道中,唯一完整緊鄰海岸線,透過計畫使濱海自行車道路網,更臻完整,包含建置3座涼亭及1座觀景平台,並利用標線、標誌、導覽牌及指示牌等交通設施,與台1線、台61線連接北端苑裡自行車道及南端高美自行車道,利用自行車道串連,期能推廣低碳綠色運輸與增加旅客造訪人數。
推動期程:
(一)以大安之生態綠廊路網系統為理念,配合政府建構綠色路網,推動低碳運輸之政策,達成維護市區整體生態環境之生態、美觀、休閒之美質。
(二)全面改善路面龜裂、積水情形,建構完整道路排水系統,完善公共設施,提昇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推動目標:
(一)自行車專用通行區推廣
為推廣自行車專用通行區,與轄區內各機關、民間團體合作,結合節慶活動及大安區特色,辦理自行車體驗活動。
(二)活動推廣目的以健康及節約能源、維護環保概念,並讓參與民眾了解區內的自行車專用通道路線。
(三)新闢建之自行車道,增加民眾休憩活動空間,並創造具地方特色風情休憩風景區,以形成新的特色旅遊區、增進週邊區民之福祉,加速本區工商業發展與進步。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效益說明:
大安濱海自行車道:臺中市大安區西部沿海田心子、北汕、大安港、溫寮、中莊及南埔等海堤上,北側連接大安溪,南側銜接南埔海堤的大甲溪出海口,全長約九公里,平均路面寬4公尺。車道兩側除設置造型護欄,維護民眾騎乘安全外,因堤頂視野寬廣,沿線設置觀景台、休憩涼亭等,是一設施相當完善的廊道。
車道結合週邊景觀設施,沿途有享譽全台的大安白鷺鷥保護區、大安港媽祖園區、大安紅樹林生態園區、大安海水浴場、龜殼生態公園、大安水蓑衣生態教育園區及大安休閒農場等觀光景點,是親子踏青攬勝的絕佳去處。
完善的建置出綠色運輸空間,也能推動民眾使用人力為主之運輸工具。若以腳踏車及走路取代傳統燃油機車進行低碳旅遊,依經濟部工業局資料顯示,行駛里程2.75公里,傳統燃油機車的排碳量為2.75(公里)*2.361公斤(每公升汽油排碳量)*0.0228公升(每公里耗油量)等於0.148公斤。故每位騎乘腳踏車及走路取代燃油機車漫遊的遊客,將可減少0.148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若每年騎乘腳踏車及散步旅遊的遊客平均為1萬人次,則建置自行車專用道後,每年的減碳量約可達1,480公斤。
定性效益說明:
設置自行車專用道後,不僅讓許多民眾、遊客可騎乘自行車前往或是以步行作為休閒運動,以利減少汽機車數量及空氣污染、促進轄內的休憩措施更為完整,以利於發展觀光,也維持綠色休閒、美麗無污染之環境給居民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