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可能有極端氣候的情形發生;極端氣候包含暴雨、乾旱、急凍等情形。據相關研究指出,由於海水溫度的改變,也可能誘發地殼活動異常,而引發地震,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反衝地帶,地震活動十分頻繁,平均每年大小地震超過四千個,其中有感地震可達二百餘個。台灣地區常受到地震侵襲,尤其以1999年9月21日「集集大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萬1305人受傷、房屋毀損10萬餘戶之嚴重災情,為記取天災無情之教訓,及提升地震防災應變之能力,行政院將每年9月21日訂為「國家防災日」,以國家層次推廣地震避難智能,提升全民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
此外,暴雨會帶來土石流、溪水暴漲、水源混濁造成供水不正常等問題;乾旱則可能會引發樹木自燃、電力使用過度引發變電箱爆炸等意外狀況。寒冷的氣候則可能因為電器使用不當,引發電線走火。地震發生可能帶來火災、房屋倒塌、路面龜裂、瓦斯外洩等情形。
正因為受到極端氣候及自然環境變影響,災害發生頻率更顯頻繁,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威脅,本區自中華民國100年迄今,辦理數次災害防救演練,期望透過平時整備及演綀建立迅速有效之救災機制。強調「多一分準備、少一分災害;落實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從演習中,培養全民防災救災的意識與能力,才是演習目的。
演練目的:
(一)測試各單位在面臨災害時,各項工作的整備情形。
(二)測試各單位在災害來臨時,其應變處置能力。
(三)測試各單位在災害時橫向聯繫協調狀況,及市府各單位聯繫協調能力。
(四)檢視現有災害應變程序是否有所不足。
(五)檢視現有災害應變時,各區公所能量是否足夠。
(六)藉此提升各單位人員對於災害應變的能力
105年度辦理防汛演習兵棋推演
106年度辦理臺中市災害防救深耕第2期計畫–大安區地震災害兵棋推演
107年度辦理大安區災民收容救濟站演練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效益說明:
災害的發生,往往造成人民生命財產莫大的損失。因此,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的建立,其目的乃期望藉由完善的災害防救處置制度,使各機關之間能夠密切協調、配合,以發揮災前能達到預防的工作、在災中俾能快速動員救災。其災害防救演練項目如下:
※ 106年度臺中市災害防救深耕第2期計畫-大安區地震災害兵棋推演議程:
演練時間
|
105年5月8日(星期一)下午14時00分
|
演練地點
|
臺中市大安區公所2樓中正堂
|
項次
|
會議程序
|
起迄時間
|
使用時間
|
1
|
致詞
|
14:00~14:05
|
5分鐘
|
2
|
災害境況設定與推演方式說明
|
14:05~14:15
|
10分鐘
|
3
|
災情發布、災害應變搶救階段狀況發佈
各單位針對災情發布、災害應變搶救階段狀況進行處置情形實施報告
|
14:15~14:35
|
25分鐘
|
4
|
考評組臨機提問及討論
|
14:35~14:55
|
25分鐘
|
5
|
災害復原重建 階段狀況發佈
各單位針對 災害復原重建 階段狀況進
行處置情形實施報告
|
14:55~15:15
|
15分鐘
|
6
|
考評組臨機提問及討論
|
15:15~15:35
|
15分鐘
|
7
|
兵棋推演檢討會議
|
15:35~15:55
|
20分鐘
|
8
|
長官講評
|
15:55~16:00
|
5分鐘
|
合計時間
|
150 分鐘
|
※臺中市大安區地震災害兵棋推演演練 主劇本
演習設定:5月8日(D日)上午8時0 0分,臺灣中部地區發生芮氏規模 7.3 地震,此次地震導致大安區數處民宅
倒塌與損毀、民宅火警、民眾傷亡、受困、部分地區電信及維生管線系統中斷等災情。
震央位置:北緯 24.1度,東經 120.6度。
地震深度:10公里
芮氏規模:7.3級
大安區震度:6級
|
依據「臺中市大安區災害防救計畫核定本」研訂本區應變計畫,且為檢視災害防救業務辦理現況成果及提昇災害應變能力,規劃辦理災害防救演習,由區長召集,依據地區災害特性辦理區域應變演習,針對區域內特殊空間結構;或用途之建築物及場所辦理特殊項目之演習,以提昇整體應變搶救能力,演習項目應包含應變中心運作、應變召集、決策支援資訊系統應用、監測及預警資料判讀、疏散命令發佈、災情蒐報、避難疏散、實地救災演練、支援作業、緊急動員等,藉由定期整備與演練,強化災害防救工作人員應變知能與技巧,促使救災復原工作順利進行與經驗傳承。
每年定期辦理至少一場次之區域災害防救演練,每場次參與人數約20~30人。
定性效益說明:
針對區域性防災實際演練,進行各項防災知識與技能說明,加強建立正確的防救災觀念,引導從中學習避難逃生及緊急救護等常識與技能,讓防救災知識深植居民心中,強化居民環境教育及防災教育知能,並規劃社區疏散路線,提供避難路線圖搭配實際的演練,進而達到全民防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