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因應全球暖化的變遷,全球平均溫度逐漸上升,鑑於為改善本轄內公共空間環境死角及髒亂點,透過建置多處空地綠美化與公園做整體環境改善,將環境髒亂點清除後,改種植綠化植栽及草皮等,另外在公園內道路,放棄以往相對水泥鋪面或是不透水鋪面,而改用成本價格偏高,但透水性高之透水鋪面。
近年來龜殼生態公園、大安水蓑衣生態教育園區等公共設施用地,透過鋪面破損且需要重新施作的機會,大幅增加透水性工法施工,除了提升該地區蓄水功能外,更加兼顧到生態永續之概念。
A.短期目標(105~106年):藉由推動公共設施設置透水鋪面,使土壤中的含水量提升,有助於水資源永續經營,達到降低水災發生的效益。
B.中期目標(106~111年):藉由兩處生態公園的透水鋪面設置,做為示範場域,未來將持續推動透水鋪面設置,增大抗滑性能,改善步行條件。
C.長期目標(111以後):最終目標使本區朝向友善環境及水資源永續經營前進。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效益說明:
以大安區之生態綠廊路網系統為理念,配合政府建構綠色路網,推動低碳運輸之政策,達成維護市區整體生態環境之生態、美觀、休閒之美質;全面改善路面積水情形,建構完整道路排水系統,完善公共設施,提昇居民生活環境品質。
區公所針對龜殼生態公園、大安水蓑衣生態教育園區等兩處,透過將原舖面年久失修、老舊破損之園區路面,重新鋪設具有透水性之石磚,以增加本區之透水性鋪面面積,經改造後已大幅降低園區積水之現象,並且增加強降雨之宣洩速度,達到海綿保水之效果。
主要施行項目包含透水性園區步道共計2處,總面積約2,277.31平方公尺。
估算年保水量如下:
*年保水量:91,103.78(m3/year)
*年保水量換算成用水度數=91,103.78(m3/year)/1,000=91.1度
*則每年可保存91.1度之用水量
*減碳量計算:
106年度每度用水排放CO2約當量0.162公斤CO2/度,
*減碳量為:
91.1度×0.162公斤CO2/度=14.75公斤CO2
定性效益說明:
採用「透水性舖面」的施工方式來鋪設人行道,下雨雨水順著孔隙流到地下的土壤層中保存,當氣溫升高時,土壤中的水分蒸發,沿著孔隙釋放到空氣中,吸走空氣中的熱量,達到調節氣溫的效果。採用透水性舖面的好處,除了可調節氣溫、涵養地下水源外,另還有助於減少積水面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