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梧棲大排水溝承接著沙鹿區和梧棲區的民生廢水,是臺中海線最重要的排水系統。隨著人口密度越高,生活產生的廢水量也逐年增加,排水溝必須面臨嚴重汙染的問題。為此公所積極向市府爭取水質改善工程,盼能使周圍民眾擁有舒適、好品質的水域空間。
(一)公所經由環保署經費補助,配合市府推動梧棲大排水質改善工程,針對梧棲大排上游舊五福圳、竹林南溪以及大庄橋上游右岸等三處設置污水截流設施,將民生廢水經由管線匯集回收,避免直接流入大排造成直接汙染。
(二)為有效處理民生廢水,梧棲區內興建水質淨化場,將污水截流設施所攔截的污水進行水質優化處理,再將處理後的放流水,部分流入梧棲大排下游,維持大排基流量並優化梧棲大排水體水質,部分則排入大興橋取水堰上游進行農田灌溉用水的補充。
藉由水質淨化工程將廢(污)水有效率的回收再利用,不僅降低直接廢水排放造成環境上的污染,因截流箱涵的建置涵養部分水量進而降低沿海低窪地帶淹水問題,再透過淨水回饋灌溉排水系統達成資源循環,平衡了生態與民生廢水所帶來的衝擊。
執行前後差異
梧棲大排乘載者著臺中海線的生活污染,改善水質是公所面臨的當務之急。
(一)梧棲區水質淨化廠是臺中海線第一座大型污水處理。利用截流涵管將民生廢水匯集於此,透過礫間淨化技術將污水與自然環境中的氧氣、土壤、微生物、植物交互作用,使水質淨化;再透過曝氣系統提供足夠氧氣,提升微生物對有機物及氨氮之氧化速率,增加污水淨化效率,有效降低排入河川的污染量。
(二)本淨水系統每日可處理1萬噸的生活排水,約四座國際標準游泳池污水量,將水質由目前嚴重污染降低為中度污染,改善都會區河川水質。
(三)將處理後的放流水,部分流入梧棲大排下游,維持大排基流量並優化梧棲大排水體水質;部分則排入大興橋取水堰上游進行農田灌溉用水的補充,落實廢(污)水回收再利用。
(四)因淨水廠與截流箱涵的建置涵養部分水量,有效分擔整體流域的排洪壓力,改善三百六十七公頃淹水地區,造福約一萬九千人。
(五)本工程水質淨化設施為了不造成當地景觀突兀,採用地下化設計,另設有地下觀察廊道,民眾藉由觀察窗,可直接觀看污水變清水的過程,深具環境教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