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生態景觀綠化除了能夠美化環境、調節溫度、提高環境舒適度,同時也具有固化二氧化碳效果,為此公所針對區內大型公園進行大量植栽綠美化,藉由植物可清淨空氣,創造出充滿綠意的休憩空間,全方位建立梧棲區的環境保護與綠色永續基礎,營造城市綠色質量與清淨空間。
(一)頂魚寮公園:梧棲區近期以擴大原有公園面積為方向,以頂魚寮公園做為示範公園,將原狹隘荒廢的小型公園進行擴建,擴大面積占地3.1公頃,成為梧棲區占地最大的公園。園區以環保綠化為主題,除了以廢棄物輪胎作為裝置藝術、鋪設透水磚面外;針對綠化方面,公所配合市府「一百萬棵樹計畫」,在此種下百餘棵原生種苗木,並植入大面積草皮,不僅提高綠化程度,亦能防止風砂飛揚,維護周邊居民生活品質。
(二)港區公園及中二路防風林:港區公園是典型防風型公園,因靠近沿海,大量風塵是梧棲區長期問題,透過公所將閒置空地種植大量灌木作為防風森林,藉此有效阻擋風蝕作用,避免強風沙塵問題影響民眾居住生活品質,亦可以此調節溫度,固化大量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產生。
執行前後差異
依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5年版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各種植栽單位面積二氧化碳固定量表可得知,綠美化區域為草花花圃、自然野草地、水生植物、草坪,其二氧化碳固定量Gi值(kg/m2)為20,以此係數為植物生長四十年生命週期進行估算,結果如下所示:
(一)頂魚寮公園:佔地30,000m2,減碳量為:30,000*20/40=15,000 kgCO2/年
(二)港區公園以及中二路防風林:佔地500,000m2,減碳量為500,000*20/40=250,000 kgCO2/年
區公所極力推展各低碳永續執行面向,其中亦包含改善閒置空間、提升整體環境等,除致力維護轄內自然綠地外,亦透過整頓工作改善區內髒亂閒置區域,藉此提升本區綠化面積,且亦結合轄里或社區之力量共同推動,更可確切呈現在地需求,共同美化居住環境、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增進民眾休閒場地,構築健康安全宜居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