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梧棲區向來積極推動家戶資源回收工作,配合清潔隊於區內設置相關標語,並不定期辦理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推動相關宣導活動,強化民眾意識以落實垃圾分類工作。
(一)為將資源回收觀念深入校園,公所與梧棲中學響應環保教育工作,特實施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將資源回收基金,作為相關環保教育經費,並訂定評比規章,希望透過學校指導學生正確觀念,進而推廣至家戶中,提昇梧棲區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比例。
(二)本推廣活動於向下拓展至中港國小,降低環境教育課程年齡,從小開始培養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之正確觀念,並潛移默化至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習慣。
(三)草湳里接受公所輔導並設置大型定點資源回收站,倡導資源回收的重要性。此外,里長與社區一同推動廢棄物再回收,由回收中找出完整堪用的廢棄物。並透過實作課程將其成果作品布置在居家角落,美化環境,盼能將廢棄物賦予新生命。
,藉由里辦公處及社區的力量,讓一般民眾瞭解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的好處。
區公所針對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現況問題分析,未來將研擬資源回收率、垃圾減量、宣導及查核工作等項目標,推動資源回收工作,並透過各村里、學校單位辦理資源回收推廣說明會,提升居民進行資源回收及垃圾減量工作,進而達成資源循環環保理念。
執行前後差異
為強化可再生利用資源之利用率,配合臺中市資源回收政策,梧棲區公所強化清潔隊組織架構,並持續進行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的宣導,希望鼓勵里民落實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培養垃圾減量節約能源之美德,推廣愛物惜福。
(一)透過公所積極輔導校園落實資源回收觀念,梧棲國中與中港國小將環保資收納入教學系統,除設置資源回收站外,建立環保評比規章並實施督導考核制度,以資源回收基金,作為相關環保教育經費以及優良班級獎勵,鼓勵學生參與響應。為深植學童資源循環觀念,校方定期舉辦環保教育講會,教導正確垃圾分類與回收,以達宣導之效益。
(二)草湳里以里長作為村里帶領里民執行資源回收,並設置大型資源回收站,為提高回收效率,里內自行購入二手回收車,不僅大大提升作業方便性。
✽里內資源回收有成,每年所收集的總量均超過10,000公斤以上,能減少超過20,600公斤的碳排放量,是為梧棲區的典範。(依據環保署台灣碳足跡資訊網 之計算參數,每減少 1 公斤垃圾產出量(回收 1 公斤資源垃圾)約減少 2.06 公斤二
氧化碳產生。)
根據統計,社區家戶的廚餘回收桶每月約可回收3200公斤的廚餘,則每年可回收約38,400公斤,經各里辦公室於里內各項活動或志義工培訓時持續宣傳後,廚餘的回收量成長了約50%,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低碳活動平台所公告之回收廚餘減碳量揭示,廚餘回收1公斤可減少0.256kgCO2計算,執行廚餘回收後的減碳效益為34,400(廚餘重量)×0.256(減碳係數)=9,830.4
kgCO2/yr。
除此之外,再透過將手中欲廢棄之紙捲、紙盒、鐵罐、木盒、玻璃、罐紙張及布料,透過裝飾點綴將其打造成精美的裝飾品,不僅可將裝飾品用於居家擺設,美化環境,也落實了垃圾減量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