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污)水回收再利用 地區主頁 行動項目 整體成果說明(總結) 執行成果摘要 (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因應行政院設定「民國 120 年再生水每日使用量達 132 萬立方公尺」政策目標,經濟部水利署推動由再生水供應未來工業部門所增加之用水需求,包括持續推廣再生水使用觀念與供需媒合、跨部會合作,並透過節水三法完備相關法制面,增加大用水戶使用再生水之誘因。 廢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因具水質穩定、水量較不受天候影響等特性,隨水處理技術日益成熟,已可將待排放的放流水水質提升至符合特定用途需求,產製「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並作常態性供應,得以減輕傳統水源開發壓力,提高整體供水穩定度。 為倡導水回收再利用及節水觀念,同時讓市民了解水資源回收中心與日常生活之關聯性,於大臺中福田、石岡壩、臺中港、文山、水湳及黎明等11座水資中心,設置有回收水取用設施,常態性提供有需求的民眾或公務機關等非特定對象取用。 未來全國最大的福田水資中心推動再生水示範計畫,以媒合企業使用水資中心放流水,臺中高達11處水資中心,透過「工商產業平台」媒合工業區或科技園區等工業用水大戶,使用鄰近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作為工業用水替代水源,朝一滴水至少用二次的目標邁進。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再生水為「新興水源」的一種;有別於傳統水源 ( 地面水、地下水 ),新興水源是目前無需辦理水權登記的其他水源,包括生活污水、事業廢水、尚未排入承受水體之放流水、海水、貯留雨水等。依處理水源之不同,再生水可分為「系統再生水」與「非系統再生水」: 1. 系統再生水指取自下水道系統之廢( 污 ) 水或放流水,經處理後可再利用之水 2. 非系統再生水則指取自未排入下水道系統之廢(污)水或放流水,經處理後可再利用之水。 3. 105~108年度水資源回收中心等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提供廠內回收使用,及有需求的民眾或 公務機關等非特定對象取用,於福田、石岡壩、水湳及文山水資中心設置再生水取用設施,總計實際回收水取(使)用量為11,447,630噸,預估達成減碳量為1,854公噸,各年度減碳量情形如下: (1)105年度取(使)用231,446噸回收水,減碳量48公噸。 (2)106年度取(使)用467,281噸回收水,減碳量97公噸。 (3)107年度取(使)用627,070噸回收水,減碳量130公噸。 (3)108年取(使)用10,121,833噸回收水,減碳量1,579公噸。 照(影)片 福田水資源回收中心 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 新光水資源回收中心 臺中市水資源回收中心全圖 文山水資源回收中心 行動項目執行內容 整體流程 於福田、石岡壩、臺中港、文山、水湳及黎明等水資中心,回收水除提供廠內使用外,設置有回收水取用設施,如有景觀澆灌、沖洗馬桶、地面清洗及灑水抑制揚塵用水需求,只需自備容器,在每日上午9:00至下午4:00止,向水資源回收中心警衛室登記後即可免費取用。 後續管理 回收水取用設施設置於福田、石岡壩、臺中港、文山、水湳及黎明等水資中心,相關維護管理工作已納入水資源回收中心操作維護管理契約委託代操作廠商辦理。 全民參與 一般民眾 臺中市民朋友如有景觀澆灌、沖洗馬桶、地面清洗及灑水抑制揚塵用水需求,只需自備容器,即可免費取用,無特定對象之限制,一般民眾均可參與。 企業或民間社團 福田水資中心處理全臺中80%的民生汙水,市府配合中央著手推動再生水示範計畫,預計112年每日供應13萬噸再生水給台中港工業專區及彰濱工業區使用。 財務規劃 財務來源 1. 臺中市再生水計畫經費為68億元。 2. 為維持福田、石岡壩、臺中港特定區、梨山及環山等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運作,編列預算1億102萬餘元辦理水資源回收中心操作維護管理、污泥清除及監測等工作。 3. 另編列3,447萬元辦理污水下水道設備、緊急搶修、疏通、納管、改善及修繕維護等工作,未來每年將持續編列相關經費,以維持各污水下水道系統(含管線)正常運作。 補助獎勵 無 行動項目: 推動低碳永續義志工培訓 2019-11-15 建置公車、自行車或人行專用通行區(縣市層級或鄉鎮市區層級) 2019-11-15 推動公共運輸使用率提升計畫(縣市層級) 2019-11-15 推廣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含家戶資源、廚餘或巨大廢棄物) 2019-11-15 推動舊建築保存再利用 2019-11-15 建置綠色基盤、區域保水降溫設施 2019-11-15 區域綠美化 2019-11-26 廢熱回收再利用 2019-11-26 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2019-11-15 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 2019-11-15 辦理企業低碳永續認證評比(縣市層級) 2019-11-15 建置自行車租賃系統(類似U-Bike系統屬縣市層級) 2019-11-15 推動低碳民俗活動 2019-11-15 推動社區農園 2019-11-26 推廣使用電動機車(含充電站或電池交換系統 2019-11-26 推動申請綠建築標章 2019-11-15 在地飲食或共餐 2019-11-15 推廣高污染鍋爐汰換(縣市層級) 2019-11-15 營造生態水岸 2020-02-14 推動生質能源利用 2019-11-15 原生種植樹造林 2020-02-27 推動環境教育場所認證 2019-11-15 建立生物廊道、棲地或生態綠網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