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隨著經濟體蓬勃發展,都市社區生活品質日益良好,不過在工商業突飛猛進之同時,所帶來的環境變遷需要加以重視,為此100年建立環境教育法,其目的在於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已達到永續發展。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具有豐富自然與人文特色、環境教育人力、環境教育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之空間、場所、裝置或設施。期場所種類多元,有自然教育中心、社區、博物館、焚化爐等,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是環境教育法所規定戶外學習的辦理地點,對環境教育的推動有其重大的影響。
依環境教育八大領域,結合本市在地特色及多元媒體宣傳辦理各項環境教育活動,同時針對市民關注之氣候變遷議題進行教育推廣,提升市民氣候變遷知能,促進全民參與,落實推動低碳城市:
1. 學校及社會環境教育:每年配合環境教育議題推動相關計畫,以多元的方式推動環境教育,例如能源教育、防災教育、氣候變遷、空氣品質教育、生態教育、生命教育、食農教育、美感教育及環境美學等議題,並成立本市環境教育輔導小組討論本市學校環境教育推動之議題,辦理會議。
|
2. 氣候變遷:自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公布施行後,本市公布施行臺中市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以建立具調適機能之低碳永續城市。另為落實推動低碳城市,本府除持續推動「8年100萬棵植樹計畫」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外,亦推動「城食森林計畫」鼓勵市民在都市裡種菜,降低食物運送里程、減少碳排量。
3. 災害防救:配合本市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定期辦理各項災害防救演練及教育宣導,全面提升災害防救作業能力,並使災害防救向下扎根。除定期發行大臺中消防季刊分享本市災害防救成果,並藉由防災宣導手冊,讓市民認識各種災害,並瞭解防範的方法,學習保護自我安全的技能。
4. 自然保育:本市以白耳畫眉(臺灣特有種)為市鳥,山櫻花(臺灣原生種)為市花,臺灣五葉松(臺灣特有種)為市樹。臺灣地區以自然保育為目的,劃設區分為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及國家自然公園等五類型保護區。其中本市包含1處自然保留區(九九峰)、3處野生動物保護區(大肚溪口、櫻花鉤吻鮭、高美)、3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大肚溪口、臺中市武陵櫻花鉤吻鮭、臺中市高美)、1處自然保護區(雪霸)、2處國家公園(太魯閣、雪霸),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5. 公害防治:本市工業區於工業生產時將衍生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等公害,需設置污染防治設備,以符合相關法規標準。另為即時有效掌握固定污染源操作及排放狀況,已於固定污染源設置連續自動監測系統。近年來,空污危害健康等級為市民持續高度關注之環境議題,而本府為改善空氣中PM2.5細懸浮微粒含量,成立空氣污染減量工作小組,制定執行33項空氣污染管制措施,並主動協調台電降載,同時於105年1月26日公布施行「臺中市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致力改善本市空氣污染情形。
6. 環境及資源管理:市東鄰雪山山脈,西鄰臺灣海峽,地形由東向西漸緩,可區分為山地、丘陵地、臺中盆地、西部台地、西部沿海平原五個地區,因此擁有多樣性的地貌、文化、物種及特色。境內涉及三條河川流域皆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由北至南分別為大安溪、大甲溪以及烏溪,其中又以大甲溪為最主要的河川。
|
7. 文化保存:本市文化資產豐富,指定古蹟共49處、登錄歷史建築99處、文化景觀4處、指定遺址7處,本市每個區域皆有其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考量地區的自然生態景觀、人文脈絡、文化資產、文創內涵及發展潛力加以整合規劃,融合城市景觀、建設、產業、文化及環境等面向,形塑具本市特色之環境教育。
8. 社區參與:從「以社區為基礎」之價值出發,強調輔導社區發掘優勢與資源,提升社區自主能力,並透過社區中豐沛之人力、物力與專業能量,發展各社區特色。同時本府都市發展局配合內政部營建署城鄉風貌計畫,推動社區規劃迄今已進入第19年,以本市居民皆能自主參與環境營造為目標辦理本市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提供輔導及諮詢協助,共同營造社區。
為提升本市市民之環境素養,本府營造優質且友善的環境教育學習環境,本市將環境教育推動工作分為短期、中期及長期目標如下:
1. 短期目標(106年-108年):
營造優質且友善的環境教育學習環境,促使本市各機關、學校及各社群跨部門的協調整合溝通,建立夥伴關係。在環境教育法及永續發展之原則下積極推動環境教育工作,並藉由橫向連結的環境教育資源整合,發展環境教育在地化特色,奠定本市環境教育之基石。
2. 中期目標(109年-113年):
在地化特色推動與環境教育的連結,提升市民在地認同感及環境意識,持續改善環境生活品質,朝向低碳、永續、友善的宜居城市發展。並藉由本市環境教育執行與深耕,使環境教育實踐於生活之中。
3. 長期目標(114年-119年):
加速環境教育普及化,培養市民環境素養,進而實踐友善環境行動力,並以在地永續發展為目標,發展本市成為低碳城市,朝向創造跨世代福祉、資源循環利用之永續發展的幸福城市。
|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執行前後差異
臺中市環境保護局持續推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目標為每年至少推動1處場域;截至目前為止,累計通過16處場域,詳細名單如下表:
名稱
|
認證核准字號
|
地址
|
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
|
(101)環署訓證字第EC007007號
|
臺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一段平仙巷22號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101)環署訓證字第EC007007號
|
臺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
|
臺中都會公園
|
(101)環署訓證字第EC012009號
|
臺中市西屯區西平南巷30之3號
|
寶之林廢棄家具再生中心
|
(102)環署訓證字第EC106002號
|
臺中市北屯區環中東路二段333號
|
東勢林場遊樂區
|
(102)環署訓證字第EC107001號
|
臺中市東勢區勢林街6之1號
|
朝陽科技大學
|
(102)環署訓證字第EC107002號
|
臺中市霧峰區吉峰東路168號
|
友達光電台中廠區
|
(103)環署訓證字第EC108002號
|
臺中市西屯區中科路1號
|
臺中市文山資源回收
環境教育園區
|
(103)環署訓證字第EC110001號
|
臺中市南屯區文山南巷500號
|
大坑生態園區
(臺中市風景區管理所)
|
(104)環署訓證字第EC105002號
|
臺中市北屯區大政段357地號
|
中科后里園區污水處理廠
|
(106)環署訓證字第EC102001號
|
臺中市后里區后科路三段二號
|
盟鑫永續綠色工程教育園區
|
(106)環署訓證字第EC106001號
|
臺中市梧棲區港加段0151-0000,0153-0000,0155-0000地號
|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后里資源回收廠
|
(106)環署訓證字第EC112001號
|
臺中市后里區堤防路556號
|
台積電中科生態園區
|
(107)環署訓證字第EC101001號
|
臺中市大雅區科雅六路1號
|
歷史建築臺中刑務所演武場(道禾六藝文化館)
|
(107)環署訓證字第EC105002號
|
臺中市西區林森路33號
|
中科台中園區污水處理廠
|
(107)環署訓證字第EC107002號
|
臺中市大雅區科雅路10號
|
石岡壩水源特定區水資源回收中心
|
(108)環署訓證字第EC102003號
|
臺中市石岡區豐勢路1274-1號
|
透過各場域推廣環境教育,以達成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 境學習社群與永續發展,藉此整合各地優質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資源,提供全民完整的環境 教育專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