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執行方式、步驟或程序
一、為落實保護區的經營管理,在生物與棲地的研究上,首先建立歷年年相關調查資料,以紅樹林、濕地底質、蟹類及底棲動物…等為主要的調查及監測項目,作為生態保育對策之參考依據。
二、計算出濕地碳匯、二級生產量提出可行的生態復育、濕地規劃管理及濕地明智利用規劃之計畫,作為往後經營管理策略方向。
三、並於103年起進行香山溼地生態調查資料或評估管理,彙整本保護區自91年開始調查及96年開始清除紅樹林後,依據濕地生態多樣性、生物及底質環境之變化,規劃保護區內紅樹林生態系、泥灘地生態系及沙質生態系之平衡
四、編列經費採取生態保育對策及紅樹林清除作業,並對濕地之整體效益進行持續評估及資訊彙整,以利後續生態復育及維護。
※說明後續維持運作方式
一、環境資源保育
配合土地使用管理及自然保育相關法令,嚴格管制非法開發與建設行為,以達永續經營原則。
二、設施維護管理
區內公共設施由政府單位興建完成後,可交由地方團體組織進行日後定期維護工作,確保使用安全性。
三、環境管理
包含公共設施、街道及景點之環境清潔維持;尤其加強夏季或雨季時的垃圾清運工作,避免蚊蟲孳生或惡臭影響遊憩品質;其他如假日或特殊節日亦需加強環境清潔次數,以維護整體環境及污染防治工作。
四、環境品質維護項目探討
由於香山濕地本身為一開放性空間,垃圾處理是不可避免亦是最為困擾的課題之一,故針對未來濕地廢棄物處理計畫提出下列建議:
(一) 盡可能減少垃圾桶的數量,僅於人數較多且停留時間較長處,如區域內重要出入口區、各種活動區等,使用量出現較多處酌情設置垃圾桶
(二) 垃圾桶之位置勿太隱密,以便於投擲及收集為原則,但避免與主要景觀同方向,以免防礙觀瞻。
(三) 垃圾桶之設計以容易清潔與維護管理為原則,並配合新竹左岸整體設計風格,做造型及顏色上的設計,且建議在垃圾桶及其他街道傢俱上設置本計畫之統一識別標幟,建立意象與風格。
區內應於隱蔽處設置垃圾集中處,以不破壞園區景觀及分區配置為原則,由員工定期收集分類處理後,委由公有垃圾車清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