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執行成果摘要:
(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 推動期程
以往的觀念,魚養在水裡,菜種在土裡,而魚菜共生系統的原理,是將植物及魚類放至無土的共生系統,利用魚排放至水中的排泄物,經硝化作用後由植物吸收,藉由細菌及植物將水淨化後,再回收當作新的養殖用水,不僅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也使三種生物互惠互利共同生長,是一種低耗能並對環境友善的生產方式,空心菜、茭白筍等,即為適合養在水裡的蔬菜。
2. 階段性目標
民治里里長於103年與向里民推廣此建置,討論後決定設置在里民住家之頂樓,並透過志工團隊及里民共同整理及設置魚菜共生系統時加以宣導,讓里民及小朋友們學習到不同的環保新知,落實環境教育及達到節能減碳之效益。
(2)執行前後之定量或定性之差異
原先建物之頂樓乃閒置空地,用來堆棄居民住家廢棄物,為荒廢閒置地,後來透過里內推動魚菜共生,此舉不只讓里民主動清理堆放在此區廢棄物,更善用了此塊閒置空地,而此項目所生產蔬菜更可供應里內愛心餐使用,可謂是一舉數得。依每年採收6次週期,每次提供給20名社區長者共餐計算,用餐人次約120人次/年。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低碳活動平臺碳足跡計算器,每人食用一餐當地當季食材可減碳0.257公斤,一年可減少30.84公斤
減少碳足跡量 : 120 * 0.257 = 30.8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