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
天外天垃圾掩埋場位在基隆市信義區山區,總面積近廿八公頃,民國81年2月配合八斗子長潭里垃圾場封閉開始使用,在94年底封場,封場後便著手進行生態復育工程,將掩埋場的12公頃土地設計規劃復育,歷經6年3階段復育,在100年由基隆市政府正式揭牌為天外天環保公園,提供市民朋友親近青山綠水的休憩空間!
2.階段性目標:
該區域原先為基隆市處理廢棄物之垃圾掩埋場地,為改變人們對垃圾焚化廠及掩埋場之刻板印象,透過設置空氣品質淨化區,期望以種植植物綠化為主或設置其他相關的設施,以達到改善空氣品質、提昇生活環境品質、提供休閒、生態與環境教育和資源永續利用之目的。園區內設置步道及遊憩設施等,來提供基隆市民一個綠意盎然、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垃圾掩埋場給一般民眾的觀感,大多是惡臭、髒亂的形象。基隆市天外天垃圾衛生掩埋場打破民眾刻板印象,民國94年底封場後重建為天外天復育公園,逐年編列經費進行改造設置為空氣品質浄化區,保留原生物種另種植多樣化誘鳥誘蝶植物,園區內草地一片綠意盎然,吸引不同物種的動物來棲息,營造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天空中還會飛來一群又一群的台灣藍鵲,適合一家大小到此踏青。
近年環保局空氣品質浄化區針對「天外天復育公園」進行林木碳削減(碳匯量)調查,以瞭解基地內植栽生長狀況、生物量與碳吸存量。園區內種植喬灌木共約500株碳匯量統計 : 16.742 噸 CO2,近3年調查資料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