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
行政院環保署為推動「垃圾全分類、零廢棄」方案,落實資源回收政策,有效減少垃圾量,增加焚化爐及掩埋場使用年限,降低垃圾清運費用及政府開支,積極推動執行機關辦理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工作,以期資源永續循環利用,逐步達成垃圾全回收、零廢棄之目標。
基隆市自86年開始配合中央相關政策積極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工作,初期在本市仁愛區試辦資源工作採定點、定時播放資源回收宣導音樂方式收集回收物,爾後逐漸推展至全市全面實施資源回收工作,後因配合垃圾不落地清運政策,95年8月1日起,每個行政區每週收集三次,以資源回收車跟隨垃圾車後面方式收集資源回收物。
自100年元旦起實施垃圾清運週收5日,資源回收量增加3,214公噸,垃圾清運減少2,151公噸,另外預估每月約可減少6,762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本市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工作,以暢資源回收管道,提升資源回收成效,有效減少垃圾量為目標。
2.階段性目標:
以提升資源回收量(率)及降低垃圾清運量為努力目標,重點推動工作如下:
(1)提升資源回收量:設置好資足資源回收站,做為各里資源循環站之示範,並於各行政區辦理定點及非定點的兌換活動,促使民眾踴躍參與資源回收。針對夜市、商圈或觀光景點之攤商店家,補助設置回收設施,並加強宣導觀光遊客落實分類回收,參考國外做法設置自動資源回收機,鼓勵民眾隨手回收。
(2)降低垃圾清運量
(或產生量
):輔導夜市商圈及觀光景點不主動提供一次用餐具、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訂定自主管理公約,並辦理攤商票選活動,宣導民眾自備環保餐具,期由源頭減量以降低垃圾量。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1.
提升資源回收量:
(1)歷年資源回收相關資料比較,資源回收率呈現逐年成長趨勢,今年1-9月的資源回收率為51.71%,較去年48.18%增加3.53%。
資源回收量呈現增加趨勢,今年1-9月資源回收量為62,015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8,604公噸。
(2)好資足資源回收站成果統計:
105年於七堵區實踐里、暖暖區碇安里、安樂區嘉仁里、中山區安平里及通明里設置5處好資足資源回收站。106年於信義區東明里、孝深里;中山區民治里、德和里;安樂區五福里、長樂里、永康里;七堵區長安里、堵南里、友一里共設置10處好資足資源回收站。提供里民更便利的回收管道及環境,提升資源回收成效。
(3)106年至今共辦理40場定點及非定點的兌換活動與50場資源回收宣導活動,參與人數約有5,000人,包含電池與廢照明光源、廢紙容器、漁商港資源回收、農藥廢容器等不同類型的回收宣導,讓民眾能更了解資源回收的重要性並落實家戶的資源回收。
(4)於基隆市東岸停車場B1設置自動資源回收機,主要回收寶特瓶及鐵鋁罐,設置期間共有579次成功使用紀錄,總計回收支數有2,178支數,鼓勵民眾及遊客隨手做回收。
(5)於愛四路廟口夜市設立兩處資源回收設施,增加紙餐盒、飲料杯回收,每月約可回收1.1公噸回收物,較原先0.6公噸,增加0.5公噸回收物,愛四路廟口夜市提高資源回收量約45%。
2.降低垃圾清運量(或產生量):
(1)歷年垃圾清運量比較:垃圾清運量呈現下降趨勢,今年1-9月垃圾清運量為48,363公噸,較去年同期降低784.43公噸。
(2)廟口推動減少一次用餐具成效:共有
79家業者簽訂低碳自主公約,並輔導
13家仍主動提供一次用餐具業者,對店家補助重複性使用餐具,以降低夜市垃圾清運量,預計減碳量一個月可達
1.74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