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
基隆市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境內95%為山坡地,可供發展平地極少,由於市區鐵路用地面積龐大,位於高價值地區,未能地盡其利殊為可惜,行政院經建會與內政部於84年8月提出「加速推動都市更新方案」,擬以全省重要地區推動示範性「都市更新旗鑑計畫」,以活化都市機能,改善都市環境。基隆火車站附近地區都更於96年7月列入政府優勢推動四個指標性都市更新計畫之一。本計畫屬於「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都市更新計畫案」先期計畫,其目的將原有基隆站區內軌道騰空,以提供較多土地供都更開發者使用,並遷建現有基隆火車站,以提供更新穎、現代、便捷的乘車環境,並將新車站體打造成為低碳新建築。
2.階段性目標:
新建站體相關機電工程除能維持車站營運、安全、使用者需求外,亦於新穎、節能、功能多方考量下另設置太陽能系統、
LED照明、整合型月台機電設施空調箱等,期許基隆新站以環保、節能、活潑、科技等不同風貌呈現,進而成為地方特色及指標性節能車站。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新基隆車站採半地下化設計,也是一座綠建築,外觀依據「雞籠」這個古早的地名意涵來設計南側出入口之造型帷幕牆,露出地面的建築屋頂鋪設太陽能板,所發電力預計每年可節省新台幣16萬8千元電費、減排二氧化碳27萬公噸,新站整體設計以自然通風採光為原則,藉以節約能源,並降低營運成本,並以地景藝術手法設計,配合植生土坡與植栽,除塑造綠色休閒意象,並可阻絕噪音調節微氣候。車站周邊空地以透水磚、植草磚及綠地植栽覆蓋,增加綠覆率,車站出入口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亦可提供景觀噴灌等用電,內裝修選用綠建材及具防鹽蝕之材料,以簡單裝修、易維護為原則。
基隆新建築工程屬政府推動「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節能減碳政策工程之一,在太陽能模組評估除依氣候環境、日照量、建築造型、設置空間等因素外,另為考量創造車站豐富的光影空間氛圍,以兼具建材及發電功能的BIPV(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代替南北出入口屋頂,不僅可利用晝光增加車站明亮感及開放性,更讓旅客於不同時間進出車站時,因太陽位置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光影感受,直接提升車站可見度及節能宣傳效果。
分別於車站南、北出入口屋頂設置陽能模組,並採建築一體型(BIPV)方式配置,
系統總容量為≧
40.3KWp(即模板總數量
x單片模板輸出最大功率),與台電系統並聯,其所發電力平時提供負載使用,降低各項負載對於台電供電之依賴;此一並聯系統因無須設置電池組,可大幅節省工程經費及養護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