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生態池是大自然中動植物繁衍、生活、遊憩的重要活動空間,所有種類之動植物均會受到水的滋潤而大量繁殖聚集,因此,若能將公園、校園、公私機構庭園中的湖泊埠池改造成為生態化的水域環境,不僅具有景觀、休憩、教育功能,更可為社區環境增添一些適合動植物生長、生存之空間,對活化都市生機及生物多樣性的保持有重大而直接的幫助。為讓居民在忙碌生活之餘能有一綠色休憩空間,本區經由民眾參與,凝聚社區向心力、培養環境改造共識,進而增加社區居住舒適度。二崁社區易凡居生態池於96年開始施作,生態池總面積約40平方公尺,植栽復育澎湖水生植物及原生植物,例如:荸薺、風茹草、芒草等,由社區辦理植栽,在雇請當地人種植,在生態池裡的生物有青蛙、鯉魚、昆蟲等。涼亭周圍有小石桌、小石凳等,提供民眾休憩,使遊客及居民能在炎熱天氣能到此觀賞生態多樣化的生態池,庭內周圍有白鷺鷥等候鳥遷徙至此。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二崁聚落除了有古厝,還有廣大的草原及豐沛的水資源,但由於水資源未被適當的維護,導致快速的流失,因此針對生態池的維護刻不容緩,所以透過簡易的設置營造生態池的環境,以保護水資源,並可提供一個生物多樣性的棲息地。規劃設計為針對施作之範圍作細部圖並透過社區說明會,讓村民知悉施作內容,徵求村民意見整地,生態池週邊環境整理,由社區雇工辦理砌塊石跌水,利用當地塊石施作跌水設施,以減少水量之流失;由社區辦理材料之採購後,再雇請當地人施作,設置簡易木平台於生態池之入口處,設置一處解說木平台,供生態教學及觀賞使用。由社區辦理材料之採購後,再雇請當地人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