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一)青青草園
於民國91年訂定「澎湖縣青青草園營造計畫」(91.03.11於澎湖縣政府第667次縣務會議提報)、92年制定「澎湖縣辦理公私有土地環境景觀美化自治條例」(92.01.07府行法字第0920000214號令公布),旨在藉由草皮的種植消除城市的景觀亂象、減少銀合歡入侵,並抑制疫情傳染。
青青草園以所有權人簽訂同意書提供公、私有土地以供縣府綠化為主,近年亦主動配合縣府相關單位排除髒亂點,並促進青青草園公園化,落實「青青社區」,也鼓勵民眾認養,以減輕地方政府的維護負擔。
青青草園兼收澎湖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之效,提升澎湖城市景觀,進一步提升澎湖居民生活品質及促進觀光發展。自民國91年起至108年10月底止,共完成1,016處,面積達121.7公頃。
(二)重要道路、觀光景點及綠地綠美化
以旅遊及生態為導向,維護舊有馬公市區及重要道路201-204縣道等重要觀光交通路線上之交通帶周邊綠地、林地及公園之綠帶,透過道路及社區景觀綠美化、都市綠地的營造,讓城市及道路連接形成綠網及綠廊,強化生態綠廊道、平衡城市道路與生態間的落差,提升景觀視覺及自然生態的雙重價值,並可藉由綠籬抑止路邊雜草蔓生,改善市容,增進澎湖觀光形象。選用視覺景觀上較引人注目之樹種如羊蹄甲、日日櫻、黃鐘花、臺灣欒樹等觀花、葉之樹種及如日本女貞、矮仙丹、威氏鐵莧等植栽,綠美化同時改善本縣市容,並藉由大量植栽設計,增加本縣動植物棲地及固碳量。
1、 104年:配合本縣重要景點營造計畫,於澎湖馬公市觀音亭景觀步道兩旁綠美化景觀營造約1.5公里,換算栽植灌木(密度25株/
m2)及草花(密度35株/ m2)面積約1公頃。
2、 105年:於本縣馬公市區、201縣道及203縣道兩旁披覆性植被及灌木植栽景觀營造,栽植面積1.7公頃,共計栽植灌木約22萬9,600株、草花22萬株。
3、 106年:於本縣馬公市區、青青草園周圍及204縣道兩旁披覆性植被及灌木植栽景觀營造,栽植面積約1.79公頃,栽植灌木約35萬8,600株、草花22萬株。
4、 107年:於本縣馬公市區、青青草園周圍及204縣道兩旁披覆性植被及灌木植栽景觀營造,栽植面積約0.6公頃,栽植灌木約1萬5,000株。
5、 108年:目前已於馬公市區施作一處結合青青草園之景觀設計,施作面積約0.45公頃,栽植灌木約1萬株、草花1,400株。
(三)花海
長期以來澎湖受限於氣候因素,冬季有東北季風及鹽害,夏季則會受到高溫及颱風侵襲,難以大面積呈現花海景觀,可選用草花種類也受限,有鑑於此,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開始投入利用蔽風苗圃營造花海的可行性方案,初試即成功開闢2,000 m2的薰衣草及孔雀草花海,引起各界廣大迴響,之後更嘗試其他品種之草花。
至今花海已連續舉辦5年,每年冬或夏季於本縣澎湖休憩園區選用季節性花卉營造大面積花海景觀,並結合當地特色,改善澎湖冬季單調景觀,吸引民眾到訪,讓其藉由來訪接收到關於環境、生態之認識及體驗,夏、秋季可選用百日草、太陽麻等綠肥作物,冬、春季可選擇矮牽牛、大波斯菊、孔雀草等草花。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一) 青青草園
表1、104年-108年澎湖縣青青草園新植處數及面積
年度
|
處數
|
面積(公頃)
|
104
|
27
|
2.7
|
105
|
35
|
2.8
|
106
|
40
|
3
|
107
|
25
|
2.8
|
108
|
61
|
2.6
|
總計
|
188
|
13.9
|
(二) 重要道路、觀光景點及綠地綠美化
以灌木固碳量1年1.25公斤/株計算,推估本縣104-108年已完成重要道路、觀光景點及綠地綠美化可固碳量如下表:
表2、104年-108年澎湖縣已完成重要道路、觀光景點及綠地綠美化固碳量
年度
|
施作面積(公頃)
|
固碳量(ton CO2)
|
104
|
1
|
125
|
105
|
1.7
|
287
|
106
|
1.79
|
448
|
107
|
0.6
|
18.75
|
108
|
0.45
|
12.5
|
總計
|
5.54
|
891.25
|
(三)
花海
據估算澎湖縣每施作 1 m2面積之草花,平均種植8個月,則每年約可減少0.76 kg二氧化碳,104-108年施作總面積約50,000 m2,預估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8.4公噸。近年施作成果如下:
表3、104年-108年澎湖縣花海面積及固碳量
年度
|
施作面積(m2)
|
地點
|
固碳量(ton CO2)
|
104
|
18,000
|
澎湖休憩園區
|
13.68
|
105
|
18,000
|
13.68
|
106
|
18,000
|
13.68
|
107
|
18,000
|
13.68
|
108
|
18,000
|
13.68
|
總計
|
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