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池南社區因位於鯉魚潭周邊,為花蓮縣之觀光景點,也是既有之低碳示範村里,為達到讓村裡有更完善的低碳面向,由池南村村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爭取105年花蓮縣低碳永續家園補助經費,在池南村樹屋旁的腳踏車租借站建置植生牆,並結集社區居民對社區環境營造的構思跟想法,將其綠色創意發揮到社區每個角落,讓原先看似不起眼的休閒環境增添色彩。未來預計將植生牆這項技術,經由村長及社區協會理事長籌辦活動,讓民眾學習如何與大自然之間共同生存及尊重、友善對待環境,再由村長帶領居民自主綠美化自家牆面以及後續維護方式。
因前期種植之花草年限已到,透過「107年花蓮縣推動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與強化低碳永續家園運作體系計畫」,重新補強植物與牆面保養,種植紅仙丹、波斯菊、海棠、綠蘿花、綠鑽等植栽,以減少陽光直射及冷氣之使用時間。觀察至109年2月目前植生牆植物生長良好。
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植生牆的優點包含,
1. 空氣品質淨化
在行政院環保署與臺灣大學於2007年所編纂「50種淨化空氣之植物應用及管理手冊」中就明白指出,利用植物可減少落塵、二氧化碳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維持空氣濕度。尤其空氣中過多的落塵,微細粒子會進入支氣管內導致呼吸道系統產生疾病,而植物葉片正可以有效地吸附大量的塵埃,淨化空氣中有害物質,可使我們日常活動空間較為舒適、健康。
2. 降低陽光輻射
陽光雖直射建築物的屋頂或是牆面,但光線經反射後仍停留於大氣層內,造成溫室效應。然而植物於光合作用時,葉綠體需要吸收大量的光源進行光反應,倘若藉由植物降低陽光的輻射反射,可降低戶外溫度,相對就減少空調使用頻率,將有效節省能源。
植栽之牆面共3.24平方公尺,草花植物之固碳量約為20kg/m
2,故植栽之牆面共可1年可固碳約64.8公斤。自105~108年,對於環境固碳量為259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