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綠美化:假日則由其他志工2人一組輪流排班做維養工作。每月動員一次志工來做大環境的整理與維護(修剪、施肥、打掃現地及維護周邊環境)。
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村長邀集居民一起參與綠化活動規劃與施作,讓居民了解生態綠化可有效降低室內溫度,達到節能減碳之效。
營造生態水岸:可讓村民及遊客體驗蓮花收成採摘的樂趣,還可以製作成有機蓮花茶飲用。
辦理二手跳蚤市集活動或建置交換平台:由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各地熱心的老師也至五味屋進行孩童的教學活動。
設置雨水貯留再利用系統(或雨撲滿):雨撲滿蒐集之水供村里民眾使用之。
推動舊建築保存再利用:由周遭村民及承租業者一同參與以不破壞村內整體營造為主,環保志工不定期協助打掃及維護建築周遭環境。
結合學校、企業、社團或團體推動低碳永續教育宣傳:環境教育的推動可由多方面來進行,除了特定對象,如環保志工、學校及社區等以外,一般的民眾的參與也能對於自身於環境保護工作中所擔負的角色及責任,有更深的認知。
推動低碳永續義志工培訓:
由村長及協會理事長邀集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村內社區農園、資源循環再利用課程等活動,並由協會志工定期維護社區環境及活動中心相關設備。
培訓低碳永續技術人員(綠領):生態解說培訓人員課程歡迎社區村民報名,舉凡對社區發展具有熱忱及服務精神者皆鼓勵參與。
推廣綠色採購:豐山村社區發展協會及社團在相關宣導會辦理環保標章認識活動,社區發展協會在各自社區裡面也參與進行採購綠色產品。
在地飲食或共餐:國小學童參與活動課程,了解低碳在地有機飲食的好處;居民與觀光客透過宣導或響應低碳生活,至當地有機農場體驗在地有機飲食的盛宴。
推動低碳民俗活動:村長為了落實低碳永續家園,於轄內廟宇提倡減碳運動,邀請居民共同參與活動及討論,目的是為了讓居民在活動中了解低碳重要性,進而發自內心的改變生活習慣,不僅能凝聚向心力,更能提升居住環境品質,達到共同推動低碳之目標。
推動環境教育場所認證:
實施區域災害防救與演練:目標讓全村的居民參與防災反應能力提升,保護居民的人身安全。
推動建築節能改善:
社區民眾與外地遊客皆可於豐年祭慶典、社區生態導覽等社區大小活動中,辦理於實施節能改善的建築內的活動來感受使用建築物節能的便利。
推廣使用電動機車(含充電站或電池交換系統:居民與遊客於豐山村內進行低碳旅遊,透過體驗省能源低噪音電動機車特性,優先使用低汙染運具,改善道路空氣品質。
推廣使用節能燈具:民眾於辦公室辦公之於可見節能燈具之效益,透過村長解說與推廣節能燈具之減碳效益,進而增加民眾汰換之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