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2002年花蓮糖廠停止製糖後,蔗田也進入休耕。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台灣省花蓮縣光復鄉,東倚海岸山脈,西為中央山脈,原本為台灣糖業公司甘蔗生產區,林務局自2002年起持續推動「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計畫」,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與台糖公司共同合作造林,栽種近20種臺灣低海拔常見樹木。
於2011年5月20日配合國際藝術節開幕啟用,定位為「樂活森林園區」擁有休閒樂活、有機生產、土地歷史與環境療癒、在地文化及永續發展等多重功能。「平森園區」從此搖身一變,成為台灣野生動物的重要棲地。花蓮人擁有了全國第一座平地森林-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1250公頃的園區,依據相當於48座大安森林公園,可說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吸碳造氧機。
每公頃株樹:1,000株。
平均生長量:每公頃材積平均生長量為5-10立方公尺。
林地二氧化碳固定量:7.45~14.9 公噸/公頃/年。
平均單株二氧化碳固定量:5~10 公斤/年
本園區種植面積為1250公頃,約種植1,250,000棵樹,每年最高固碳量為12,500公噸
這裡種了近20種,逾百萬株低海拔常見的樹種,兼具視覺及美化環境,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涵養大地,供應人類與其他動物日常所需,它們的丰資、色彩,是大地最美的一頁詩篇。整體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規劃以結合周邊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產業與資源,打造符合生態、節能、減碳、健康導向的規劃與設計,企圖形成多元知性旅遊場域,且與縱谷內遊憩景點連線,提供優質遊憩服務,同時希冀可為平地森林、在地生態景觀、地方居民生活、國人身心健康與環境產業的永續再創新機。
園區內目前調查出有70種鳥類、111種的昆蟲,21種兩棲爬蟲類以及9種中大哺
埔乳類動物,其中最令人驚嘆的是,珍稀的環頸雉也受到森林的吸引,在園區覓食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