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花蓮縣位居台灣東部,由於開發較晚,且縣府重視觀光及環境保護,環境品質在台灣地區一向名列前茅,各類環境品質指標大多優於全國標準,然而河川污染整治工作仍不可鬆懈,縣府除了積極推動下水道工程興建外,對所轄河川流域亦相當重視,除了例行性的稽查取締、調查分析、輔導減量外,推動河川環境教育、宣導民眾重視河川保護亦不遺餘力,從北到南依序是和平溪(舊名大濁水溪)、立霧溪、花蓮溪和秀姑巒溪,這些河川拜氣候調和、雨水充沛,且開發較晚所賜,目前都沒有受到太大的污染,因此還能保有清淨的溪河暢流不息,至93年5月6日開始,花蓮縣環保局整合社區、學校、民眾的力量成立了水環境守望相助巡守隊及協助溼地認養志工團隊,積極投入河川污染來源之查緝工作,迄今已成為具規模組織的團體,共同為河川淨化共盡心力。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花蓮縣為加強水環境污染巡視,並讓水環境維護更融入一般民眾,花蓮縣自93年5月6日起成立水環境巡守志工隊,積極投入水污染來源查緝的工作,迄今已成為具規模組織的團體,共同為河川淨化共盡心力。民眾參與為民主社會重要的一環,隨著政府河川整治工作之展開,有效結合民間力量,協助河川保育工作,是環保單位開展河川流域環境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各項河川整治策略中,事業水污染管制為環保單位無可推卸之權責,但因人力不足、事業偷排、民意代表關說及民眾通報意願低等因素,使各級環保單位於事業水污染管制之投入,無法完全彰顯於水質改善層面。
經107年度公布「花蓮縣水環境巡守隊設置運作管理規定」後進行人員清查與重新招募,花蓮縣環保局整合社區、學校、民眾的力量成立了水環境守望襄助巡守隊及協助溼地認養志工團隊,至今召募隊伍19隊共約457人,各隊均進行河川或溼地認養,共同為花蓮縣河川流域之保護工作,盡一份心力。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亦持續徵求愛土愛鄉的自願民眾,加入本縣水環境巡守隊,由巡守隊員收集河川現況、污染源的作業情形等相關資訊,來判定水環境的潛在問題,維持水環境永續之發展,其主要任務為負責:
(1) 長期監看、巡視河川水體的顏色、河岸棲地環境的變化。
(2) 藉由對河川定期及頻繁的巡查,瞭解相關污染源之作業現況。
(3) 髒亂點清查及污染排放舉報。
課程內容包括基礎訓練與特殊訓練,共有12項訓練課程內容,其項目如下表所示,每項訓練時數1小時,上完即可取得志工證。
基礎訓練
|
自我了解及自我肯定
|
志願服務法
|
志願服務經驗分享
|
志願服務的內容
|
志願服務發展的趨勢
|
志願服務倫理
|
特殊訓練
|
秀姑巒溪人、
生態與保育
|
美崙溪生態維護與保育
|
海洋鯨靈
|
海岸破壤與保育面面觀
|
海洋育與永續海鮮
|
生態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