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花蓮縣特殊縱谷地形,土地狹長多山地,地形起伏變化大,東側緊鄰太平洋,境內多條斷層帶經過,加上近來氣候之變遷影響,災害影響越劇烈之跡象,面對自然災害更是首當其衝,於此花蓮縣政府依據「災害防救法」第20條,擬定「花蓮縣地區災害防救計畫」,撰寫地區性相關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及災害潛勢特性,使各區擬定期災害防救相關因應計畫,內容以地區災害相關自然與社經狀況條件等,評估各類災害可能之衝擊,繪製個區域災害潛勢、境況模擬等易致災之可能性分析,因災害不可預測性,予以潛勢程度擬定各階段計畫之對策與措施,在有限的資源下能有效率之災害防救業務。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完成十三區鄉鎮市之災害防救計畫,依各地特性與災害類別繪製地區災害潛勢地圖,以利各地區機關等處業務工作更為精準與可靠性,提高花蓮整體災害韌性程度,除依循或參考本計畫及相關業務計畫內容外,並參考災害潛勢分析,掌握個別地區之自然與社經現況及特性,同時參考歷年災害資料,作為計畫擬訂基本條件,於高潛勢區域應特別加強或優先處理各項減災措施及整備事項。
而防災教育區塊上,針對花蓮縣易致災區域(易形成孤島),各學校依當地災害潛勢特性,並將減災、整備及應變措施納入「校園災害防救計畫」與「防災教育實施計畫」之中,後續亦邀請東華大學與環境、防災教育輔導團編製具有在地化災害潛勢特性之防災教育教材及教師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