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花蓮縣政府為減緩災害之影響,以災害潛勢分析,配合都市防災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階段,檢討政府與民間各類資源,針對此區域災害基礎與災害潛势資料,指導各鄉鎮市撰寫災害防救計畫,
花蓮市為花蓮縣人口最密集之處,人口數佔花蓮總人口三成,花蓮市依計畫指導為強化民眾災害防救意識,委託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進行基礎研究,包含災害潛勢分析、規劃基礎資料庫建置,以利後續防災計畫擬定與都市防災管理之基礎,以研擬市民防災手冊,調查確保防災通路與設施的堪用性,透過手冊記載各項防災知識教育訓練本市民眾,提升其於災害發生時自救救人之預警通報能力,另配合規劃各項災難發生本市各區域的避難疏散路線並將公共設施興建納入防災設施整備與防護設計,教導民眾與各單位、親朋好友等之聯繫方式,確保災害發生時,人員能快速安全進入庇護區域獲通報尋求協助,使民眾於災害發生時將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災害發生時,除政府救援外,民眾自助常更能發揮即時功能,降低傷亡情況,落實「自助:互助:公助」比例為「7:2:1」重要災害防救法則,以強化民眾災害預警之能力,透過花蓮縣完成的第一本市民防災手冊,讓市民朋友都能隨時翻閱熟讀,以熟悉手冊避難路線之規劃,加強自我防災應變之能力,其路線針對避難收容處所規劃與防災避難看板位置選定,各類災害於各地區之特性與嚴重程度,依不同災害類型做為判斷依據劃定出各別災害所需求之避難處所,劃設屬於各別災害區域的避難處所路線,將上述成果加以整合並規劃疏散避難處所看板位置,規劃各災害類型如風水災、地震與海嘯等避難疏散路線圖與避難收容所,並將避難路線圖設計成防災手冊與辦理宣導講習,再透過避難看板設置,讓市民能更清楚避難路線與場所之位置與方向。
在通報上,透過手冊學習訂定緊急通報應變計畫,於災害發生時,事先規劃好與家人、鄰里單位等於緊急情況時的聯繫方法,並商量不同情況下的緊急措施,增加受困時可對外聯繫的管道,盡快地獲得他人的協助,藉此加深印象、提升防災意識,加上自助救援於災害發生時,能立即往避難場所疏散,降低生命財産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