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 地區主頁 行動項目 財務規劃 財務來源 區域綠美化、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推動社區農園 生態綠化方面,綠籬及活動中心週遭環境美化由縣政府環境改造計畫及鄉公所活動中心修繕費用合計約20萬元,後續每年採購當季花苗補植費用由社區自籌款支出每次約1.5萬元;另於活動中心後方建置農園費用由社區自籌款支出約2萬元。 推廣使用節能電器 活動中心室內燈具汰換由社區自籌款支出約2萬元;節能電器購置費用由衛福部補助約8萬。 結合學校、企業、社團或團體推動低碳永續教育宣傳 向各單位申請辦理活動費用(包含講師費)每次約 2萬元,社區配合節慶自行辦理活動之費用則由自籌款支出,每次約1.5萬元。 整體成果說明(總結) 執行成果摘要 (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內埔鄉水門社區位居三地門、瑪家鄉的交會口,也是平地進入山地的入口之一,匯集了相當多來往的過客與車輛,地點獨特的水門社區自然也融合了多樣化的民族風格。水門社區的交通要衝特性也帶動車流的增加,因此水門社區於104年起針對社區內多處區域進行綠籬及牆面植生規劃,豐富社區內視覺景觀並達到綠化、減碳、美觀、降溫等功效。目前社區綠籬與牆面植生分布於活動中心周遭、屏187號縣道牆面與水圳步道兩側。106年新種植活動中心周遭綠籬,主要以灌木-矮仙丹為主,延著建築物外圍種植合計約有100公尺及水圳步道約150公尺,而在屏187號縣道的牆側則有相當多的爬山虎附著植生,與水門社區的入口意象融合一起,相當具有特色,目前植生牆面積約有長50公尺高約3公尺之附著面積,為不影響行車安全,自104年完成後至今(108年),每年由社區發展協會自籌款中編列維護費用進行更新與維護,委請社勞將枯黃植栽補植並針對植生過高或是隨意生長的植物進行修整,維持牆面的美觀。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公告之建築基地綠化設計規範,各綠籬與植生牆的固碳效果如下表: 地點 名稱 面積 10年固碳係數 (kgCO2/m2) 固碳量(kgCO2) 活動中心周遭 矮仙丹 2株以上/m2 100 m*1m 300 30000 = 30噸 水圳步道 矮仙丹 2株以上/m2 150 m*1 m 300 45000 = 45噸 屏187號縣道植生牆 爬牆虎 50*3=150 m2 100 15000 = 15噸 照(影)片 水圳步道綠籬 活動中心外側綠籬 屏187縣道牆側植生2 屏187縣道牆側植生1 行動項目執行內容 整體流程 綠籬與植生牆面的建置流程如下: 1.水門社區發展協會與社區民眾對於社區內的綠化達成共識,並積極盤整社區內適合場所。 2.屏187縣道的牆面植生為原生植物,因此可以經過簡單修整與維護就是現成的植生牆,社區發展協會將進行修剪與維護的工作。 3.活動中心周遭與水圳步道的綠籬則是與活動中心跟水圳建置時一起規劃種植的,因此社區發展協會計劃提供人力與經費進行維護與修剪。 4.後續管理維護由社區發展協會進行,像是日常的澆灌、除草、補植等工作與植生牆的修剪跟維護,維護頻率為每個月2次。 全民參與 企業或民間社團 結合學校、企業、社團或團體推動低碳永續教育宣傳水資源宣導活動辦理結合經濟部水利署、當地團體(碰坑口發展協進會)及學校(隘寮國小、振興國小)等單位共同參與。 一般民眾 區域綠美化、推動社區農園、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及推動透水鋪面等環境維護工作,皆由社區志工邀請社區居民及關懷據點長輩共同參與,每周一次環境整理。 推廣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含家戶資源、廚餘、巨大廢棄物)資源回收物整理由社區志工邀請居民共同參與,資收物再利用課程則由水門村長、社區理事長及據點志工進行課程討論後,邀請有意願居民及關懷據點長輩共同參與手作課程。 推廣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含家戶資源、廚餘或巨大廢棄物) 2019-04-12 區域綠美化 2019-04-12 推廣使用省水設備(器材) 2019-04-26 推動社區農園 2019-04-12 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2019-04-12 結合學校、企業、社團或團體推動低碳永續教育宣傳 2019-04-12 推廣使用節能電器 2019-04-12 推動透水鋪面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