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水」與聚落的歷史脈絡、常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帶動聚落發展,維繫人與人情感的重要橋樑,然隨著工商社會的發展,水與人、生活的距離越來越遠,因此,必須找回和水之間的聯繫,再次發掘親水的可能性,自105年起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政府用2年多時間盤點客庄,在六堆地區尋找親水營造點,105年配合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執行疏濬計畫打造大路關河壩親水空間,另於106年配合交通部觀光局遊憩據點特色加值計畫創造萬巒水之旅-五溝水探險小徑及萬巒泗溝村的親水環境,其中以萬巒泗溝村的親水環境最為亮點,屏東縣潘孟安縣長率領縣府團隊於106 年 6 月 30 日前往現地接受客家電視台、平面媒體及地方新聞等採訪如圖1,未來將以「客庄水之旅」為目標,重現過去先民與水的美好關係,以下以水環境著名的萬巒鄉、高樹鄉友善親水環境示範點進行詳細說明。
圖1屏東縣潘孟安縣長接受客家電視台採訪
一、 萬巒水之旅
(一) 泗溝親水環境
屏東縣政府推動水岸綠廊專案,針對擁有溼地環境的萬巒鄉,辦理親水營造規畫工程,將萬巒吊橋旁原本無法通行的佳平溪右岸堤頂,設置帶狀河濱公園,期待透過完整的路網規畫,促進地方休閒觀光產業,於106年新竣工的500公尺腳踏車道,串聯至萬巒的五溝水聚落、四溝水聚落、豬腳街以及可可園等景點。
(二) 五溝水探險小徑
五溝水社區內建築有多為百年以上歷史的民宅,如最著名並為莊口的劉氏宗祠,是目前仍保存完善頗具特色的客家聚落村莊,也是全國第一個通過聚落登錄的案例。五溝水客庄三大特色:伙房、伯公廟、水圳一應俱全,同時是客家傳統文化「攻砲城」的起源地,深具指標意義。許多客家伙房在近幾年進行了整修粉飾讓老建築群有了新風貌。五溝水工作站前的五溝粄條,是當地有名的小吃之一,因規劃五溝水村與鄰近村落擬定相關策略(1)規劃社區親水步道;(2)五溝社區公園延伸親水空間規劃;(3)入口意象;(4)砌石護岸工法;(5)親水觀察遊憩區
二、 大路關河壩親水空間建置
高樹鄉的大路關擁有特殊的在地文化故事與文化資產,鄰近的賽嘉樂園為飛行傘旅客與露營的熱門景點,河堤沿岸的散步道,是附近居民(廣福、廣興村)平時運動休憩的場所,期望本案的規劃營造後,帶動地方觀光遊憩。本基地位置連結高樹大路關地區及沿山公路、賽嘉樂園、山川琉璃吊橋等景點,設置完成後,將使沿線之觀光廊帶更為完整。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一、 萬巒水之旅
(一) 泗溝親水環境
透過工程將萬巒吊橋及泗水大橋間之佳平溪右岸堤頂,營造帶狀河濱公園,搭配鋪面改善、植栽綠美化、導覽指示牌、休憩平臺與座椅,並設置銜接坡道延伸至堤頂,與既有之東港溪自行車路網、萬巒吊橋連接,使整體觀光路網更完善,其泗溝親水環境完工平面配置如圖2各點施作詳細說明如下。
1. 帶狀河濱公園
萬巒吊橋及泗水大橋之佳平溪右岸堤頂,使用透水性佳的鋪面,及部份植草磚,設置帶狀河濱公園,並設置2組彩砂圖騰地坪點綴入口處的意象,可供觀光、休憩,欣賞河岸之美
2. 角落花園(植栽綠美化)
於帶狀河濱公園兩側及銜接坡道轉角處種植樹木及花卉植栽,增加綠美化及景觀豐富度
3. 休憩平臺(含銜接坡道)
河堤旁道路原無法通行至堤頂,因此本案設置銜接坡道,可連結至堤頂河濱公園,加上原有的萬巒吊橋,使整體觀光動線更加順暢
4. 休憩設施
於帶狀河濱公園兩側設置石材休憩座椅,堅固的石材適合河岸多雨風強的自然環境,亦能與自然景觀融和,兼具美觀、耐用及休憩功能
5. 導覽牌及方向指示牌
本基地座落於東港溪自行車路網,連接萬巒五溝水、內埔、潮州等人文薈萃之處,設置導覽指標,供來訪者完整的參訪路徑,體驗屏東自然景觀及人文產業。
(二) 五溝水探險小徑
1. 提升聚落人文環境深度:整合鄉內景觀資源、文化資源及社區能量,在客部門協力合作之下,以實現鄉鎮合作的美好生活藍圖。
2. 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發展:打造水岸與綠廊的新生活城鄉,以傳統的地方的生活美學,來豐富公共空間的內涵及文化,一同帶進觀光人潮體驗南方的客家文化與生活。
3. 推動地方的想像藍圖: 經由一系列的調查活動與宣傳會議,與地方共同策劃良好的生活環境,也與地方社區團體一同規劃整體構想,更期望未來,社區團體能有更多自主性的實踐方式,在地方展開推動,共為美好未來而努力。
圖2 泗溝親水環境完工平面配置圖
一、 大路關河壩親水空間
大路關河壩親水空間完成後營造效益包含下列項目:
1.建置帶狀觀光亮點
本基地位置近大路關客家核心文化區,及沿山公路、賽嘉樂園、山川琉璃吊橋等景點,建置後可成為連接客家與原住民特色觀光文化的據點,使沿線的觀光廊帶更為完整,營造點串連週邊觀光景點如圖3所示。
2.珍惜水資源意識的培養
聚落的發展與「水」的關係密不可分,然隨社會發展,人與水的距離卻越來越遠,本計畫企圖拉近與水的距離,營造舒適的空間,欣賞水之美,了解河川及水生態,培養人們珍惜水資源的觀念。
3.打造舒適親水空間,供使用者休閒、運動,以凝聚社區意識。
圖3 大路關河壩親水空間串連週邊觀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