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濕地除具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外,同時也具有多種不同的功能,可調節水資源、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營造生物棲地與食物來源,以及創造能源和經濟等。屏東縣擁有許多重要濕地,分屬不同管轄單位維護管理,並持續配合濕地保育法之規範推動濕地保育,並擬依各濕地特色及功能,再結合周邊社區發展,培力在地民眾,朝永續經營管理目標努力。
目前屏東縣8處暫定地方級重要濕地,內政部正進行再評定作業中,而屏東縣尚有其他重要濕地,如萬巒鄉五溝水濕地、屏東市海豐濕地、林邊鄉光采濕地等,因尚未規劃完成,而未提報列入國家重要濕地,未來俟濕地規劃完成後,擬再提報內政部審查,保存珍貴的自然資源。
另外亦積極營造具生態及水質淨化功能之濕地場域,例如環保局權管的麟洛鄉人工濕地及海豐人工濕地,此二個人工濕地推動期程及設置目標如下:
(一) 麟洛鄉人工濕地:於民國94年由「屏東縣麟洛鄉人工濕地工程」設置完成,面積約3.489公頃,每日可淨化處理2,000立方公尺之污水,減輕生活污水污染河川水質,對於短期內無法完成用戶接管以及非都市計畫區無下水道系統規劃地區,利用生態工法水質自然淨化系統處理方式,進行水污染物去除、淨化。目前逐步推動申請環教場域、水社柳復育及發展特有環教課程。
(二)海豐人工濕地: 於民國98年度由「崇蘭舊圳自然渠道淨化工程」設置完成,面積約11公頃,每日最大處理量為6,000立方公尺之污水,減輕生活污水污染河川水質,利用生態工法水質自然淨化系統處理方式,進行水污染物去除、淨化,以降低河川的污染負荷,以落實環境保育之目的,營造出具有污染自淨、景觀休憩、生態復育和教育宣導能力的生態工法場址,淨化後之水質陸續引入屏東市萬年溪。目前逐步推動申請環教場域及發展特有環教課程。
表1 屏東縣境內主要濕地列表
No.
|
濕地名稱
|
濕地類型
|
面積
|
管轄單位
|
1
|
南仁湖重要濕地
|
內陸自然濕地
|
118(公頃)
|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
2
|
龍鑾潭重要濕地
|
內陸自然濕地
|
145(公頃)
|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
3
|
四林格山暫定重要濕地
|
內陸自然濕地
|
2(公頃)
|
屏東縣牡丹鄉公所
|
4
|
東源暫定重要濕地
|
內陸自然濕地
|
112(公頃)
|
屏東縣牡丹鄉公所、牡丹鄉東源社區發展協會
|
5
|
武洛溪人工暫定重要濕地
(已因風災沖毀)
|
人為濕地
|
15(公頃)
|
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屏東縣政府水利局
|
6
|
崁頂暫定重要濕地
|
河流自然濕地
|
153(公頃)
|
屏東縣崁頂鄉公所
|
7
|
麟洛人工暫定重要濕地
|
人為濕地
|
3(公頃)
|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
8
|
海生館人工暫定重要濕地
|
人為濕地
|
5(公頃)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
9
|
四重溪口暫定重要濕地
|
海岸自然濕地
|
25(公頃)
|
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屏東縣車城鄉公所
|
10
|
屏東科技大學人工暫定重要濕地
|
人為濕地
|
56(公頃)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一)屏東縣主要的10個濕地設置面積共達634公頃(加計入海豐濕地則為645公頃)。
(二)麟洛及海豐濕地具有污水淨化功能,在污染物淨化方面,麟洛濕地可處理水量達2000CMD,對於污染削減量BOD可達49.26kg/day、SS可達67.08kg/day、TN可達36.68kg/day而TP約有0.01kg/day。海豐人工濕地則可處理6000CMD水量,對於污染去除率預期BOD可達68.1%、SS可達58.0%,污染削減量預期BOD可達149.2kg/day、SS可達114.8kg/day。
(三)在生物多樣性調查上
1. 東源濕地生態資源植物共記錄41 科98 種,其中有6 種為特有種,而18 種屬於歸化種,植物型態上以草本植物佔大部分,而植物屬性以原生物種較多,但歸化與栽培植物中,記錄到世界百大外來植物「刺軸含羞木」,在植物組成上,優勢之木本植物為水社柳,草本植物為野薑花、李氏禾以及鋪地黍。
陸域動物蜻蛉目:共記錄10 科32 種,特有種有白痣珈蟌與短腹幽蟌,特有亞種為褐基蜻蜓,主要的優勢物種為彩裳蜻蜓,而在大多區域可見者為鼎脈蜻蜓、短腹幽蟌、善變蜻蜓、霜白蜻蜓、賽琳蜻蜓。
兩棲類:共記錄到5 科13 種,其中盤古蟾蜍、莫氏樹蛙、史丹吉氏小雨蛙以及斯文豪氏赤蛙為特有種,本區域之優勢兩棲類為日本樹蛙、艾氏樹蛙、小雨蛙與拉都希氏小雨蛙。兩棲類以及蜻蛉目資源出現的種類以及種數,推測與棲地類型及棲地的複雜度有關。
水域動物:以蝦籠共記錄6 種,無特有種,無保育類魚種,其中2 種為外來物種(大肚魚、尼羅河口孵魚),主要優勢物種為大肚魚及高體鰟鮍。進行魚類調查的同時也記錄被撈起的水生動物,如螺貝類與甲殼類。螺貝類共記錄到4 種,其中一種為外來種福壽螺,數量上也以福壽螺較高;甲殼類共記錄到3 種,以台灣沼蝦與日本沼蝦為優勢物種。
2. 麟洛濕地建置後生態調查共發現;植物:64科200種;水生植物:16科28種;陸生動物:爬行類4科6種、蝴蝶類5科16種、鳥類17科27種,其中調查2種保育類(紅尾伯勞、黃鸝鳥)、哺乳類3科5種、兩棲類4科5種;水生動物:水生昆蟲4目5科、蝦蟹貝類6科6種、魚類4科4種、浮游動物6門22種;浮游植物共6門23種。
海豐濕地建置後之生態調查則共發現;植物:植物:74科172屬193種,其中包括6種特有物種,分別為臺灣肖楠、白樹仔、香楠、臺灣赤楠及臺灣欒樹;陸生動物:爬行類3科4種、蝴蝶類5科9亞科20種、蜻蛉目成蟲4科12種、鳥類23科38種,其中今年度調查2種其他應予之第三級保育類(燕鴴及紅尾伯勞)、哺乳類2目3科5種、兩棲類4科6種;水生動物:水生昆蟲4目5科、蝦蟹貝類3科3種、魚類6科8種、浮游動物5門15種;浮游植物共6門3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