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屏東縣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推估作業始自97年「屏東縣空氣污染輔導減量暨溫室氣體減量策略計畫」,主要依據2006年 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冊準則完成建置95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初步確認推估原則、資料來源及量化方法等盤查作業方式;而98年「屏東縣提昇世運期間空氣品質暨溫室氣體減量策略計畫」則依循97年度計畫推估模式為基準,並針對部份推估原則略作調整修正,以符合屏東縣實際排放現況,推估98年排放量。
為增加本縣活動數據蒐集、排放量推估之準確度及可信度,102年度排放量業經第三方查驗證,由於104年環保署針對盤查指引100年版進行修訂調整,故本縣105年時,重新修正101至103年度屏東縣排放量,並完成103年排放量查證作業,並往回推估算與修正98至100年之排放量;因此在歷經各年度專案之執行,本縣在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量之盤查作業上已依循環保署盤查計算指引,累積相當的推動經驗並建立既有作業流程,107年則依據最新「縣市層級溫室氣體盤查計算指引」,整合更新105年本縣行政轄區溫室氣體排放量,完成鑑別行政轄區內所涵蓋排放源,並就各排放部門相關盤查數據資料加以分析及探討,亦蒐集106至107年活動數據,將以該數據為基礎,持續修正本縣研擬減量策略。
就本縣1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推估結果,探討本縣溫室氣體部門別排放特性,以運輸能源部門排放量為最高,約158.56萬噸CO
2e(佔總排放量32.24%),而住商及農林漁牧能源部門排放量為157.40萬噸CO
2e(佔32.01%)次之,第三大排放源則為工業能源部門,排放量約 144.32萬噸CO
2e(29.35%),農業部門、廢棄物部門及工業製程部門排放量,分別佔總排放量之3.30%、2.57%及0.54%。若與全國相比,本縣佔全國總排放量2%以下,歷年人平均排放為4.95至5.88噸CO
2e/人,低於全國人平均排放(105年為10.98噸CO
2e/人),係因本縣產業結構多以農、漁業為主,雖有工業區,但由於較無高排碳產業,且人口數有減少趨勢,故雖人均排放量升高,但溫室氣體排放程度相對全國仍屬較低縣市, 105年各排放源佔比則如
圖1。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屏東縣102至105年溫室氣體排放狀況歷年比較
本縣行政轄區排放量以業經第三方查驗證之102年作為基準年,並將各年度排放量依據範疇別及排放源進行細分,歷年趨勢如圖2,且綜合各排放源之環境負荷與活動數據分析排放量趨勢與原因,說明如下。
1.運輸能源子部門
在運輸能源部分,98%之貢獻來自於道路運輸燃料使用,對照基準年來看,103年及104年排放量分別增加0.23萬與9萬公噸CO2e,就排放量大幅成長的104年度來看,其中汽油及柴油的排放量增長分別為5.77及2.68萬公噸CO2e,就其銷售使用量來看皆比基準年增長2.44萬及0.58萬公秉,其中柴油部分因活動數據變動並不大,故主要是受到國內停用B2柴油影響,使得排放量增長。在汽油部分,則明顯因使用量增加使得排放量上升,再進一步評估,近兩年汽油使用量增加應與本縣近年汽車登記量持續成長等原因成正相關。則105年比較104年度排放量增加約7.7萬公噸,汽、柴油排放量則比較104年增長4.21及1.28萬公噸CO2e,銷售使用量增長1.78萬及0.48萬公秉,整體為穩定增加但逐漸趨緩的勢態。
在轄內軌道用電方面,原104年度前採環保署提供資料(台鐵提供),做為計算轄內軌道用電量依據,然105年環保署停止協助地方政府推估排放量與更新活動數據,故本計畫直接向台鐵公司發文索取相關活動數據,然資料核對時,發現用電資訊與過去資料差距甚遠,經查證找出差異,並與台鐵討論,但已無從得知資訊錯誤原因,故採最新用電資訊為基礎同步修正近年排放量,另依據台鐵公司資料,原九曲堂變電站一直延伸到屏東火車站等段,軌道距離長度歸屬高雄市轄區,而因屏東縣潮州線於104年6月通車後,重新將分配九曲堂變電站等段軌道,並調整納入為本縣範圍,故本縣「軌道佔比」亦隨之變異,民國92年至104年6月前軌道長度皆為21公里;104年7月則修正為85公里,此變異使軌道運輸用電排放量由基準年的0.5萬公噸CO2e增至104年1.11萬公噸CO2e,並於105年大幅度提升至2.3萬公噸CO2e之主因。
2.住商及農林漁牧能源子部門
由該子部門來看,而檢視其活動數據差異不大,主要影響是在於電力排放係數較高,而103年增加2.24萬公噸CO2e、104年增加4.55萬公噸CO2e,主要係本縣商業用電量(表燈營業用)大增所致,而105年較104年增加2.19萬公噸CO2e,係由於本縣不論是住宅及商業用電皆大幅增加(共1.43億度),再加上受到電力係數調高之影響;而燃料部分,於103年起分別較基準年增加1.27萬公噸CO2e,104年增加1.13萬公噸CO2e,主要係近二年全國能源在住宅之天然氣與液化天然氣及漁業燃油之使用上皆增加所致,而105年相對104年減少約2.76萬公噸,係因全國服務業部門天然氣及燃料油使用量降低所致,部門整體下降約1.7萬公噸。
3.工業能源子部門
在能源之工業能源方面,103年排放增加5.80萬公噸CO2e,104年增加6.57萬公噸CO2e,105年亦較基準年增加7.09萬噸CO2e,主要係近年本縣工業不論是營運家數、營業收入都是呈現成長,以致用電量大幅增加,而104年用電量雖已較前年度下降,然受到電力係數調高影響,使得排放量持續增長。105年排放係數雖高於104年,營運家數、營業收入亦為正成長,但用電量持平,應是政府推廣工業耗能機具汰換及縣府推廣工業節能輔導方面有一定成效;在燃料排放部分,103年減少1.47萬公噸CO2e,104年及105年也相對減少1萬公噸及1.73萬公噸CO2e,近三年工業在燃料油使用上逐步下降,可能原因為工業能源逐步減少燃料油使用及積極推動天然氣設備影響。
4.
工業製程子部門
工業製程方面,係依據轄內事業單位申報之產品量進行推估,而從102年起各只有ㄧ家事業單位從事鋅錠製程製造與碳黑製程生產,就102至104年排放量為逐年上升趨勢,與該二家事業單位產品生產穩定成長是符合正比相關,105年產品生產量約與104年相同,故排放量持平。
5.
農業部門
於農業部門方面,自基準年至105年度之排放係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該部門主要排放貢獻係來自牲畜腸胃發酵及排泄物處理,總占比約97%,就牲畜所致排放量來看,雖雞隻養殖數量上升約1.25倍,但排放量相對較小,經判斷主要是本縣豬隻養殖數量減少影響。
6.
廢棄物部門
近年廢棄物部門排放量皆低於基準年。該部門主要排放貢獻在生活污水處理及廢棄物焚化處理,其分別占該部門約85%及14%,其中生活污水處理因本縣污水下水道普及率逐年提升之緣故,使得排放量逐年遞減。而廢棄物焚化之溫室氣體排放則受到本縣歷年進廠焚化垃圾量影響呈現起伏,進一步來看,近年來本縣垃圾處理量已出現逐年遞減跡象,可能是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且本縣致力環保工作不遺餘力,垃圾量有效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