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1.資源回收宣導
每年針對資源回收宣導每年辦理至少辦理40場次說明會或活動,宣導對象包含民眾、學生、遊客等。
|
地方社區
|
機關學校
|
節慶活動
|
105年
|
38場次
|
2場次
|
4場次
|
106年
|
29場次
|
11場次
|
4場次
|
107年
|
27場次
|
13場次
|
4場次
|
另,針對107年度屏東縣三年一科迎王盛事,分別為東港鎮東隆宮平安迎王祭典活動、南州鄉溪州代天府平安迎王祭典活動及琉球鄉三隆宮平安迎王祭典活動辦理多項措施:
(1)東港鎮迎王祭(3天)、南州鄉迎王祭(2天)及琉球鄉迎王祭(2天)慶典平安遶境期間,建立資源回收一條龍激進軍團,整合社區志工、青年志工及結合個體業者與回收商,一條龍全時段執行迎王祭期間執行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以大幅降低垃圾清運量為目標。
(2)規劃3場迎王祭遶境活動區資源回收點與行動資源回收站(車),繪製回收點與回收站分佈平面配置圖、GPS定位製作空間分佈圖,每場活動至少設置10處以上資源回收據點並設置宣導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旗幟及1處(輛)行動資源回收站(車)。
(3)執行辦理3場迎王祭現場設置回收點(站)運作民眾意見與滿意度問卷調查,每場次訪談100人以上,並進行分析與提出改善建議。
(4)迎王祭遶境活動辦理3場資源回收物兌換宣導品宣導活動,資源回收物兌換以廢乾電池為原則。
(5)辦理屏東縣迎王祭活動之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宣導
a.配合屏東縣迎王祭活動,辦理3場次主辦單位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輔導座談會。
b.辦理3場次迎王祭在地與鄰近鄉鎮市,迎王祭廟會資源循環與社區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宣導活動或說明會。
c.強化媒體宣導作業,委託電子媒體、電視牆或平面媒體等,宣導迎王祭活動期間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行動機制政策,刊登則數至少達500則。
2.輔導成立資源回收站
每年針對回收率低之地區,至少輔導5處成立社區資源回收站,如下表:
年度
|
105
|
106
|
107
|
輔導成立社區資源回收站
|
鹽埔鄉新二社區
東港鎮興和社區
萬巒鄉硫磺社區
瑪家鄉玉泉社區
獅子鄉草埔社區
|
內埔鄉東寧社區
內埔鄉豐田社區
內埔鄉振豐社區
枋山鄉成功社區
枋寮鄉新龍社區
|
萬巒鄉赤山社區
萬巒鄉萬和社區
枋寮鄉東海社區
新園鄉田洋社區
南州鄉萬華社區
|
105-107年更設置45站村里資源回收站,詳細資訊如下表:
年度
|
105年度
|
106年度
|
107年度
|
站數
|
5站
|
30站
|
10站
|
設置村里資源回收站
|
九如鄉九明村
九如鄉玉水村
鹽埔鄉新圍村
萬丹鄉後村村
內埔鄉隘寮村
|
東港鎮下廍里
萬丹鄉水泉村
萬丹鄉崙頂村
萬丹鄉竹林村
長治鄉繁昌村
里港鄉潮厝村
鹽埔鄉鹽中村
鹽埔鄉新二村
萬巒鄉泗溝村
新埤鄉萬隆村
新埤鄉建功村
新埤鄉箕湖村
新園鄉田洋村
新園鄉港墘村
崁頂鄉洲子村
|
崁頂鄉港東村
林邊鄉永樂村
林邊鄉仁和村
南州鄉仁里村
琉球鄉天福村
琉球鄉南福村
枋山鄉楓港村
三地門鄉大社村
泰武鄉武潭村
泰武鄉佳興村
來義鄉來義村
春日鄉歸崇村
春日鄉七佳村
春日鄉力里村
牡丹鄉高士村
|
屏東市斯文里
九如鄉玉泉村
鹽埔鄉鹽北村
內埔鄉水門村
崁頂鄉北勢村
佳冬鄉玉光村
佳冬鄉萬建村
來義鄉文樂村
來義鄉義林村
枋山鄉枋山村
|
|
|
|
|
|
3.其他增加資源回收之活動
(1)協助偏遠與其他鄉鎮市地區辦理農藥廢容器之收集回收活動:
每年度至少80場次,平均每場次約26人餐與,回收51公斤廢農藥容器。
(2)輔導餐飲業者設置免洗餐具資源回收設施及回收免洗餐具:
執行397家432家次輔導作業,包括早餐店204家215家次輔導作業、便當店執行94家96家次輔導作業、自助餐店64家70家次輔導作業、夜市或商圈35家51家次等,輔導之業者均能夠配合改善。
(3)廢機動車輛回收清除貯存作業及廢車回收業分級管理:
屏東縣廢車回收業分級管理中,有5家獲得金牌獎,5家獲得銀牌獎。縣府製作並頒予獲金牌獎、銀牌獎之業者,請業者依規定懸掛於廠區門口。而評鑑結果也於期限內提供環保局分級作業標準提報環保署,並由環保局將分級結果公布於網站上,藉以增加業者間的良性競爭,並供民眾參考。
(4)「袋來不塑客!」:
結合家樂福量販店屏東店及台糖量販店屏東店,設置「袋來不塑客!」紙袋共享站降低民眾購買塑膠材質購物袋頻率,降低塑膠袋使用量,企業亦可藉此作法提升企業形象,強化宣導民眾自備購物袋之效益,降低垃圾產生量,創造民眾+企業+環保=三贏局面降低塑膠袋售出數量約15%以上。
(5)「LINE@資收蟻軍團」:
建置「LINE@資收蟻軍團」,並進行執行機關教育訓練並啟動上線。對於「配合環保署基管會經常通知縣市,需機動短時間幾小時至1天內提報資收資料」有高度助益。
4.資源回收量定量差異
屏東縣歷年資源回收量逐年提升,資源回收量由96年度之62,172公噸逐年提升至107年的170,160公噸,回收率則由96年度20.6%成長至107年的44.5%,回收率增加24%。
屏東縣歷年推動資源回收成效
年度
|
垃圾產生量
(公噸)
|
資源回收量
(公噸)
|
資源回收率
(%)
|
96年
|
302,283
|
62,172
|
20.6
|
97年
|
291,011
|
63,103
|
21.7
|
98年
|
304,382
|
71,820
|
23.6
|
99年
|
279,327
|
76,750
|
27.5
|
100年
|
263,357
|
82,271
|
31.2
|
101年
|
259,621
|
86,894
|
33.5
|
102年
|
260,245
|
93,827
|
36.1
|
103年
|
261,198
|
100,380
|
38.4
|
104年
|
271,887
|
110,502
|
40.6
|
105年
|
299,362
|
127,326
|
42.5
|
106年
|
305,158
|
146,776
|
48.1
|
107年
|
382,428
|
170,160
|
44.5
|
(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屏東縣幅員遼闊,部分地區地廣人稀,且觀光業發達,增加垃圾分類難度。藉由推動資源回收工作,能有效減少垃圾量,延長焚化爐及掩埋場之使用年限並減緩清運費用及開支。
主要執行目標有:
一、暢通資源回收管道,提升資源回收成效。
二、加強資源回收宣導工作,打造永續生活環境。
三、輔導四大體系資源回收及形象改造暨物業管理工作以提升本縣資源回收成效。
四、加強輔導資源回收責任業者、販賣業者及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業之管理及查察,使其遵守資源回收政策相關法令及暢通資源回收管道。
本縣環保局自
102年起,每年度皆積極推動「屏東縣年度資源回收工作計畫」,全方位執行資源回收工作及教育宣導工作,促使民眾養成資源回收的好習慣,從源頭減量,逐步邁向「全分類、零廢棄」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優質生活,期能達到循環型社會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