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塗師社區由民國97年執行「農村社區公共設施改善計畫」,在社區公共設施周圍環境種植了馬櫻丹和柏樹建置而成的綠圍籬,而綠圍籬建置範圍在縣道166轉入活動中心道路並延伸到社區內,長度約有200公尺。因綠圍籬以馬纓丹和柏樹建置而成,形成多層次綠圍籬,而維護工作則是由志工們進行管理與修剪,以節能淨化環保意識,增進居民之間的互動。美化綠圍籬的設置可以達到阻隔揚塵,降低噪音、減少熱傳導、減少二氧化碳、降低溫度的炎熱、增加生物棲息空間並達到美化的效果。
於106至107年之間有社區某戶住家將自家面牆種植綠色植物攀附整個牆體,美化了自宅也讓經過的路人觀感提升,形成美麗的綠圍籬景色,美化了社區角落,透過圍籬或圍牆的綠美化,可改善居家環境,使得空閒的土地得以利用,既美觀又能讓環境變得更好。
參考內政部營建署公告之建築基地綠化設計規範,塗師社區每年固碳量約可達到25,325
kgCO2e-,對於整體環境富含減碳效益,並提供社區居民擁有良好的居住環境品質。
固碳量計算:
馬櫻丹固碳量=200
m2×300 kgCO2/m2÷10年 = 6,000 (kgCO2/年)
柏樹固碳量=80株×16 m2×600 kgCO2/m2÷40年 = 19,200(kgCO2/年)
蔓藤固碳量=50 m2×2.5 kg = 125(kgCO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