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A、推動期程和目標:
區域綠化能固碳、吸收太陽輻射,降低空氣污染,保持水平衡,透過遮蔭和蒸散調節城市的表面溫度,而公園和自然區域為居民提供休閒和環境教育的機會。本鄉公所90年起積極推動閒置空間綠美化工作,藉由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淨化區計畫補助經費,針對本鄉裸露地、墓地、髒亂點、廢棄物堆置場及道路等,進行活化及整頓改善工程,目前本鄉共完成9處閒置空地復育綠化作業,面積合計約81,073平方公尺及950公尺道路景觀。綠地公園及周邊種植各類喬木,有黃連木、玉蘭花、臺灣櫸、大葉桃花心木、羊蹄甲、美人樹、黑板樹、欖仁、茄苳、水黃皮、小葉欖仁、風鈴木、無患子、樟樹、落雨松、山櫻花、芒果、龍眼等,共計約4183株。樹木種類眾多,提高空氣淨化效益,有效降低溫室氣體之排放,綠化後的植物能儘速融入當地的生態體系,達成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便於民眾及遊客親近大自然與瞭解自然生態,進而建立環境保護與生態永續經營的觀念。
B、執行前後差異:
大埤鄉公所於民國90年起,推廣閒置空地綠美化工作,將裸露地綠化、墓地綠化及廢棄物堆置場復育打造成為休閒公園或是林蔭大道,經過綠美化的改變,讓環境整潔降低病媒蚊孳生,改善當地居民對閒置空間惡臭跟髒亂的印象,提升居住品質,並增加地方遊憩點,促進地方居民聯繫情誼。
依據「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2011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校園溫室氣體調查與碳足跡之研究及內政部營建署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技術規範等可得知,本行動項目每年的減碳效益約為減少163,22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計算如下表所示:
編號
|
基地名稱
|
面積
|
植栽數量(株)
|
小計(kgCO2e/年)
|
01
|
田子林段101-1地號
(吉田村浮潭公園)
|
5,810平方公尺
|
喬木約190
|
7,413.8
|
02
|
田子林段480-1地號
(聯美村頂田尾公墓)
|
14,870平方公尺
|
喬木約343
|
13,383.86
|
03
|
田子林段1738地號
(森呼吸公園)
|
5,620平方公尺
|
喬木約500
|
19,510
|
04
|
田子林段1849地號
|
2,382平方公尺
|
喬木約160
|
6,243.2
|
05
|
蘆竹巷2614、2615地號
|
7,646平方公尺
|
喬木約600
|
23,412
|
06
|
埤頭段1482地號
(三結村下埤頭公墓)
|
4,800平方公尺
|
喬木約90
|
3,511.8
|
07
|
舊庄段0918-1地號
(北鎮村舊庄公墓)
|
14,945平方公尺
|
喬木約260
|
10,145.2
|
08
|
豐岡村廢棄物堆置場
|
25,000平方公尺
|
喬木約1,900
|
74,138
|
09
|
吉田村景觀道路
|
950公尺
|
喬木約140
|
5,462.8
|
總 計
|
4183
|
163,220.66
|
註:碳吸存量係數來源為「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2011 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校園溫室氣體調查與碳足跡之研究,每株喬木年碳吸存量約39.02 kgCO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