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A、推動期程與目標
全球暖化使高溫發生機率增加,市中建築物、馬路、冷氣等比例過多,形成水泥叢林過於集中,缺乏綠化造成熱島效應。加上以往廣場、人行道及停車場鋪設多以不透水之混凝土、柏油為主,暴雨過後經常造成排水不良,路面積水等問題。
本所為了提升斗六市內環境友善的措施,透過整體性改造,推動106年度「斗六市藝術水岸園區景觀工程」及107年度「斗六市公所前廣場暨周邊人行友善空間改造工程」,針對閒置空地間及公所前廣場及周邊人行道,進行環境綠美化與透水鋪面鋪設,透過環境友善措施及工法,使水資源滲透提供植物生長環境,於豪雨季時減少公共排水設施負擔,讓建築與植物及大地美麗共存,邁向斗六花園城市願景。
B、執行前後差異
斗六市藝術水岸園區景觀工程,使用連鎖磚、植草磚等材質,採間隔之排列方法,鋪面施作面積約3,268平方公尺。公園內採用不透水鋪面之人行步道,減低因降雨所造成的積水,提高土壤對雨水的貯存量及活化植物生長,有助於水資源永續經營,增進空間綠化與調整環境微氣候,提供遊客及民眾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
斗六市公所前廣場暨周邊人行友善空間改造,使用連鎖磚、植草磚等材質,採間隔之排列方法,鋪面施作面積約842.7平方公尺。藉由重新整頓市公所前廣場空間,重新規劃人車動線、增進空間綠化與環保措施、落實無障礙空間,大幅改善公共環境老舊設施,降低熱島效應,減少能源耗損,創造城市開放空間環境的意象,榮獲2019年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